可以说,如果不是抱着肉搏能取胜的信念跟自信,当初林肯压根就不会派新弗吉尼亚军团这支模范军团去打史密斯兰,说白了,林肯当初的意图,与其说是要打通救援纳什维尔的河上通道,恢复与纳什维尔的补给线,倒不如说是要让自己的新锐军团打败中国人一次,打破中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让美国人重新恢复胜利的信心。
然而,作为前线的指挥官,伯恩赛德在发现中国人的自动车,或者说汽车的实际性能之后,就果断的抛弃了人海战术,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无法遏制住中国人的机动性,那么所有的战术都是白搭。
原因就在于,在中国人的火力下,当面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挡住,就算五倍的兵力也挡不住,所以对付火力强的部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成为不能动弹的部队,然后接受如海潮一般的无穷无尽的波浪攻击,只有这样,才能在消耗对付火力的同时,消耗对付的士气,最终用巨大的牺牲,来获得贴身近战的时机,最终扭转战局。
开始,如果对方有强大的机动力,那么这个战术就没作用了,因为对方感觉支持不住的时候,可以撤退逃跑,在他们的速度与火力相结合的优势下,任何追击都是徒劳的。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初第一次来到史密斯兰后,伯恩赛德一直没有轻举妄动,甚至还一门心思想要撤退,然而这一次,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因为严寒与暴风雪,让伯恩赛德相信,中国人的机动车应该不会那么灵便了,而一旦失去了机动力,那么就有机会战胜中国人。
这个论断没有任何证据做支撑,伯恩赛德只是根据自己的科学经验来推测,因为他认为蒸汽机在这个温度下,是很难正常启动的,橡胶做的轮胎也会因此而脆化上冻,再加上路面积雪很厚,轮子很难在这种路况下行走,跟四条腿的马匹不能比……反正按照正常逻辑,中国人的机器车在这个天气与路况下就算能动,也会大打折扣。
但不管如何,这是唯一的机会,至少伯恩赛德认为是这样,下面的军官也认为是这样,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伯恩赛德相信,只要赢中国人一次,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牺牲与伤亡,那也是值得的,至少,林肯总统会认为值得,也会原谅他过往的一切过错。
“生存还是死亡,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啊。”伯恩赛德忽然笑了笑,“胜则生,败则死,无非其中一个结果罢了。”
说到这,伯恩赛德忽然转过头,对乔治.布朗严肃的道:“把我的话向下面传达下去,就说,这一次战斗胜则生,败则死,我们有胜无败!”(未完待续。。)
如果中国人那次没有进行追击,那么伤亡也不会那么大,当然,换了是伯恩赛德自己,他觉得他也会下令追击,不追才是傻子呢。
总之,伯恩赛德觉得,拥有强大火力优势的中国人其实并非不可战胜,只要自己肯拼命就行,中国人的火力再强,终究也是有限的,拼着巨大牺牲冲上去贴身肉搏,胜败还是五五开。
这个论断,更当初与英国侵略者对战的满清官员是何其相似,当然,不能说这个论断是愚蠢,只能说这是一种无奈下的论断。毕竟正常来说,在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除了近身肉搏,还能有什么别的好方法么?
幸好的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身高普遍不高,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能过一米六就不错了,而美国白人在这个时代的平均身高,却超过了一米六五,且体力跟爆发力也被认为普遍高于黄种人与黑人,肉搏能力也高于这两种人,所以下到白人士兵,上到伯恩赛德等高级指挥官,都认为如果贴身肉搏,一个白人最少能同时打三个黄种人,打五个也不是问题。
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美国人看来,中国人虽然连战连胜,但他们不过是依靠远程武器取胜的胆小鬼而已,虽然高级军官都知道那不是什么问题,但这不妨碍他们对这种思潮睁只眼闭只眼。
PS:昨天家里出了点事儿,一直处理到今天,几乎一天没睡觉,所以无法及时更新,断了一天。嗯,不多说原因了,估计大家也不爱听,先更新这些,回头就去补觉。顺便说一下,干涉美国内战的部分快结束了,接下来会转到亚洲,内容也会更精彩,请大家继续支持。
第三八六章 胜则生,败则死 (第3/3页)
搏,至少要付出上万人的伤亡,而一旦有这么多伤亡,部队恐怕就要崩溃了,根本无法继续跟对方肉搏作战下去,所以他一开始明明来到了史密斯兰,却一直克制自己,拼命约束部队,不让部队轻易出击。
尤其是当那次侦察部队的接触战过后,自己一个营的骑兵部队,居然被对方不到一个排的部队打崩溃,这就更加剧了他的想法,那就是不能跟中国人正面作战,至少不能打野战。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伯恩赛德发现中国人的机动力太强了,有那么强的机动力,实际上就是一支火力强大的骑兵,一旦自己付出巨大牺牲进行冲锋,中国人感觉撑不住了,他们还可以很轻松的利用机动车辆向后撤退,继续维持有利于中国人的交战距离,从而继续大量的杀伤美国人的有生力量,直到突破己方的心理防线,最终让自己人先崩溃,然后么,就是中国人的猎杀时间了。
从那支侦查骑兵营与那个中国侦查小队的接触战来看,事情跟伯恩赛德想象的基本一样,因为那次也是美国骑兵先英勇进攻,进攻受挫开始崩溃后,中国人又开始衔尾追击,最终导致了巨大的伤亡。
阅读时空走私1859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