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子白解释道:“翰林院设立一学士,若干编修、庶吉士、讲学等若干官职,可增可减。职责可以是替代国君拟定国书,帮助国君出谋划策,替代原本的史官等工作,编撰国史。因为宫廷不适合官员出入,国君的起居可以交给宦官记录,当然要形成一项制度选拔而来。负责记录宫廷事务的宦官,因为学识不足,可以从小接受翰林院学士的教导。至于翰林院,只负责史书的编撰工作。而且翰林院还可以兼任选拔人才的培养工作,让公族子弟,公卿之子有机会在没有获得官职之前学习政务。”
“此言大善。”
卫公别看固执,可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没有拒绝的道理。翰林院对自己太有利了,这就是后世说的,历史是胜利者所写的一样。在此之前,历史却完全掌握在史官的手中。国君怕一个不入流的职官,这种情况是何等的悲哀啊!更何况入职的官员是士大夫公卿之子,是国家未来的官员。官员任命在国君手中,那么这些人谁是刺头,谁是铁杆就便于卫公观察。也就是说,不会拍马屁的官员,就不是国君的好臣子。这太给力了,卫公甚至兴奋地攥起了拳头。而太史句容看到卫公的一副昏君相,内心悲哀不已。
尤其是翰林院的存在可以一劳永逸地让国君不再担心史官的不听话,完美的解决了国君对于名声的担忧。
此时此刻,卫公姬颓看向边子白的眼神柔和地带着宠爱,心中懊恼,为什么不早几年遇到如此良才?
“谨受教矣!还请先生不要推辞,翰林院主官……”
“翰林学士。”
“对,翰林学士一职还请先生不要推辞。先生且安心,他日必有厚报。”卫公心头美滋滋的,一个困扰他执政三十年的问题让他解决了。投桃报李,对于给他排忧解难的边子白,自然要给予厚报。
可问题是,边子白根本就不想做翰林院学士啊!他一个现代人……这不是问题,关键是现在是战国啊!
翰林院好像是唐朝才有的啊!
对于改革,卫公姬颓肯定是要拒绝的。卫国是一个很保守的诸侯国,这一点就连保守的宋国人都会嘲笑卫国。
可如果只是更改太史这个职位的话,卫公的选择似乎也不太难。
“还请先生详解。”这一刻,卫公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他已经认可了边子白的才能,甚至给予了最高的礼遇。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就是这么来的。
边子白也给足了卫公面子,两人就像是贤臣和明君的对答,礼节做到十分,躬身对答:“可以设立翰林院来代替史官的工作。”
“翰林院?”卫公不解,可听名字很高大上,似乎是一个庞大的机构,这会不会太靡费了些个?
他竟然在战国时代就当上了翰林学士,说出来都没脸见人。一个从来没有出现的官职,因为他进谗言,最终他被国君游戏般的任命,似乎在佞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关键的问题是他才十五岁啊!还没有及冠就这么坏了延续了上千年的史官制度,以后真得遗臭万年了。更关键的是,学士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就是求学的士子。
第024章 心有魔头,私心作祟 (第3/3页)
诸侯国已经和夏商两个朝代截然不同,只能说是生活在周朝时代的夏商后裔。文字不仅仅是接受前人知识的钥匙,还是文化传承的媒介。
没有了史官,卫国的传承就可以说断了一半。卫公姬颓可以杀史官,却绝对不会让这个官职废除。
“君上为何不改变一下思路?史官这个官职看似不重要,却和君上的声威戚戚相关,所录文字全赖一人一族难免有所偏颇,古往今来史官以刀笔判君,以好恶定罪。为什么却能因为好恶感很强的史官一直在记录国家大事的职位上呢?”边子白顿了顿,给卫公姬颓一点思索的时间,然后接着说:“最为让人烦恼的是,君上的子孙,还有士大夫公卿的子孙都会因为史官的不公言论而判断国君,这对国君是大大的不公。”
这还是要下刀子啊!公孙鞅如是想到;这一刻,句容已经完全明白了,他被边子白下套了,甚至他开始怀疑是卫公的指使,因为目的性实在太强了,针对的就是太史和他的家族。要说史家最厌恶的人是谁?一定是不听劝的国君啊!
阅读战国之名士崛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