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马日磾与士孙瑞都没有入宫理事,太尉董承终于短暂的实现了他大权独揽的目标,但他没有任何的志得意满,反而在见到士孙瑞与马日磾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卿保奏共荐某人为官的先例不是没有,但往往这些人无不是声名远播却隐居江湖的宿德大儒、或是遗落草莽的俊才贤士。而贾诩无德无名之辈,凭什么能得到朝廷所有权臣的保荐?
就在众人猜测的时候,紧接着,司徒马日磾、司空士孙瑞以才不堪任为由上疏请辞。
这无疑又是一个重磅n,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关西士人的两个领袖辞位与贾诩荐举入尚书台的事情联系起来,风头顿时盖过了众说纷纭的河东新制。
皇帝似乎一开始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几乎是辞退的表奏刚到手上便下了言辞恳切的挽留诏书,但马日磾与士孙瑞似乎是态度坚决,表示自己才德不足以辅佐皇帝,祈求卸任返乡。
看上去贾诩这个后进要踩在这两个关西士人的巨头的肩上崛起,只是在底下百官知道原委后,纷纷开始为秉政辅国的马日磾、士孙瑞感到义愤填膺,认为皇帝与小臣商议几句后便草草决定国事,未免太不尊重大臣。于是朝野也开始以关西士人为首刮起了一股上疏请求皇帝挽留二公的风浪,连带着劾奏贾诩的章奏也接踵而至。
第三十二章 吉往凶归 (第1/3页)
“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崇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汉书王莽传
关于河东改制的诏旨很快由尚书台下发,一时间河东郡以及特增秩中二千石的郡守王邑成为了朝野内外瞩目的焦点,他们不仅是关注由贾诩一手提携、其治下历经了一场叛乱却仍屹立不倒的王邑这个政坛新星的崛起,更是随之关注着由王邑主持的一系列河东新政将会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此之外,即便皇帝对河东的重视以及政策引人侧目,也没有因此掩盖平准令贾诩的锋芒。
就在河东改制的诏书下发的当天,司徒马日磾、司空士孙瑞、太尉董承为首的录尚书事的三公,以及尚书令杨瓒、尚书仆射吴硕等官联名共荐,言称平准令贾诩前有说李傕逆贼归降之功、后有定策平河东贼乱之勋、今有议论河东新政之绩,从政有迹,录功记劳,不宜久在下位,请拜为尚书。一是宠赐功臣,二是使名实相副、不再出现六百石平准令参预国事的违制局面。
阅读兴汉室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