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们的反应是沉默,没人说一句话。董卓则把这种沉默当成默许。既这样,那就别浪费时间,赶快动手做吧!
要想迁都,必须分两步走:1派副手先行把洛阳城的官员百姓迁往长安;2董卓亲自镇守洛阳,跟关东联军决战。万一撑不下去,便撤军回长安。
说到副手,董卓已想好一个人:当初剿灭黄巾军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朱俊。对朱俊这个人,董卓心里是很忌惮的,表面却又不得不装出很喜欢的样子。
此时,朱俊的职位是河南尹,京畿地区的一把手。董卓打算封他为太仆、副相国,让他来做大家迁都的动员工作。担当使者将这任命书交给朱俊时,朱俊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不好意思,这个副相国我当不了。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董卓知道:尽管自己很亲近朱俊,给足他面子,但两人始终不是一条道上的。而朱俊更知道:董卓这个时候封自己这个官,其实就是想让自己替他背锅。不过迁都这事,朱俊打心底里是反对的。让这样一个人去主持迁都,明显很不靠谱嘛。如换作别人,董卓早派人持刀上门去问候他全家了。偏偏是朱俊,他动不得呀。
可有一个诸侯却很怀疑袁绍的能力:鲍信看好的是此时名声、实力都远远不如袁绍的曹操。他曾当面对曹操这样说“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别看袁绍现在看上去的确很强,但终有一天会完。你才是那个能拯救天下的人”
诸侯联军起兵反董的消息传到京城洛阳,董卓也害怕了。于是10日,他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大赦天下,妄图收买人心。12日,董卓又命郎中令李儒将被废的弘农王刘辩鸩杀。斩草除根,以免为反董联军所用。做完这两件事后,董卓就召集群臣商议,准备发兵山东,与诸侯联军大战一场。然而士大夫们此时的私心却都在盼望关东联军能打进洛阳,赶走董卓,于是尚书郑泰急忙以“为政在德不在兵”的一篇长篇大论打消了董卓的这一念头。但郑泰一定不会想到:紧接而来的竟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1月,白波黄巾余党入侵东郡。
董卓打消出兵之念后,就开始思索着该给自己找条后路。董卓想着:关东是你袁绍的势力范围,关西则是我的天下,若我迁都向西,看袁绍你还敢动我不?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董卓兴奋极了,他立刻召来公卿们开会,就此事征集意见“我想把首都从洛阳迁到长安,你们觉得怎么样”
诸侯起兵篇 (第3/3页)
武将军曹操7人在陈留郡酸枣县;后将军袁术在南阳郡鲁阳县,各有兵数万(《三国演义》中又加了6人,称“十八路诸侯讨董”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及投身在公孙瓒帐下的刘备。但考诸史书,除孙坚确实起兵却列入袁术部下、张杨列入袁绍部下,而未列名讨董诸侯名单中,其余诸人实为罗贯中自加)
在酸枣,诸侯联军设坛祭天,歃血为盟。诸侯们互相推让,莫敢先登的情况下,张超的属下、广陵郡功曹臧洪率先撩衣登坛,操盘歃血,宣读誓文,读得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众人听了无不动容。
歃血既毕,联军便要推选一位盟主出来主事。众人一致认为:这盟主之位非袁绍莫属,理由也很直接:1袁氏家族显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人气很旺;2袁绍为讨董早已在招兵买马了,实力雄厚;3袁绍先前铲除宦官、怒怼董卓,名声很响。
于是在众人的推戴下,袁绍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
阅读少年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