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教父

〖俄国教父〗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于是接着这股浪潮,耶利钦在周末的专栏开始以化名的形式刊登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以游记的方式来介绍美国人的生活。这种文章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政治文章,反倒像是旅游指南一般。耶利钦之所以这样写都是谢廖沙的建议,谢廖沙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和《共青团真理报》的整体风格的搭配,另外也实在帮助耶利钦拉拢读者。至于耶利钦的政治主张,自然就通过这些“游记”夹带着传播给了读者。

想让耶利钦以街头政治家的方式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是需要时间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不过谢廖沙觉得自己重视媒体的这步棋应该是走对了。毕竟现在媒体大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第2/3页)

将霍多尔科夫斯基,由他来负责改造《共青团真理报》,帮助这家老牌报社创建自己的广告部门,努力让《共青团真理报》做到自收自支,不再依靠国家的拨款。霍多尔科夫斯基当仁不让的接手了这个任务,他很快从地中海贸易公司带走了一只销售队伍,前往《共青团真理报》工作。

《共青团真理报》的改革也引起了雅科夫列夫的兴趣,他在国外长期生活过,知道外国的媒体是什么样的。雅科夫列夫对谢廖沙改革《共青团真理报》的事情持支持态度,包括谢廖沙想让《共青团真理报》转型为独立的传媒企业。因为在雅科夫列夫看来,媒体接受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是无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他并没有想到谢廖沙这么做是想控制这家报社。

在《共青团真理报》周末俯瞰的刺激之下,《共青团真理报》的销量开始打着滚的往上翻。因为《共青团真理报》的独特视角,很多年轻人不再把阅读《共青团真理报》当作过时的事情,成为《共青团真理报》的忠实读者在年轻人当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时髦的事情。

如果你错过了《共青团真理报》的周末专刊,那就绝对无法插入年轻人的话题之中。

阅读俄国教父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