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发展走的是由「潜意识」转化为「意识」的进化之路,当「爱与犠牲」系统与轮迴的先天缺憾而引起痛苦,有意识地被人类感知及命名,成为集体潜意中的文明基石,在宗教文化领域让人们思考讨论,这种意识之光化成人类的理性思维及对生命的感悟。
而佛教对「色即是空」的顿悟和「灭苦」的理论,是众生灵经过归纳和总结人生的理性之光,生命体的演化不再只限于「星」(神)主导的DNA指令,还加入了生命体在「星之灵魂海洋」互相分享互相讨论的生之心得和成果,经由人类有意识地转化为生命演进的明灯。
佛教说「众生皆苦」,佛法更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生是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八苦。
为了灭苦及超脱轮迴,佛教主张出世修行,不杀生、不吃肉、终止男欢女爱和捨弃家庭,藉此斩断「爱之缘份纽带」,杜绝一切苦的因,达到「离苦得乐」。
佛教「灭苦」的智慧,成为生命体的发展方向。
一百个人看同一本书,也会有各自的联想和感触,触发一百种不同的「心灵真实」。
「星」只能分析人的生命数据,但却不能感受到人心里的感觉。这局限源自「星」从未能生而为人,经历人生,不能身同感受生而为人的甜、酸、苦、辣。
未曾生身为人,何来有为人的的感受,正如天上的星星,只能俯瞰大地,看到一群人营营役役,但对人类个体的感受却未能理解,也即是庄子所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所以当众生灵因著「爱与犠牲」系统与轮迴的先天缺憾,而发出「生存这麽痛苦,为什麽还要活下去?
」这种疑问时,「星」(神)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聆听众生灵体悟出的「灭苦」之智慧,再在生命演化的路上作出修正。
第50章 爱与犠牲系统与轮迴的先天缺憾 (第3/3页)
升降,记忆是人类五观收集得来的数据;而人类的心理活动,是脑神经细胞突触的微电波交流。
如其他生命体一样,这些生命的数据记载在人类的灵魂里,一同回到「星之灵魂海洋」。
但早前说到人类的文明是由「潜意识」转化成「意识」,而人类与客观环境包括其他生灵互动后的经历,因著其「自我主观意识」的不同触发不同的主观感受,可称为「心灵真实」。
即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客观环境,有著同一种遭遇,也会触发不同的主观感受。
阅读地球方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