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时的其他政客们敢如此做吗?
除非是和孙大先生站在同一立场的。在南方举起讨伐的旗帜,公开表示反对。
就连段祺瑞,最多只能以辞职等手段。远离袁世凯称帝带来的负面影响。
徐世昌漫不经心的一句小六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他也纳闷。张学良是张作霖的儿子,而过是受张作霖的委派,他就该在拜帖上注明,自己是某某的儿子。
可张学良的拜帖上并没有这些注明,是张家的家教不懂这些?还是张学良来天津根本就没有张作霖的指派?徐世昌从拜帖上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就开始怀疑张学良到访的目的,这种老成谋国的内敛,是张家。就算是东三省内的军政大员们不具备的。
而称呼张学良为小六子,顿时消除了彼此的尴尬。
当初直皖大战一触即发,张作霖出人意料的站在了曹锟的战船上,陈兵长城防线,大有奉军入关的架势,牵制了皖系不少的兵力。时过境迁,再看当时的奉军举动,不难得出结论,装备要优于直系和皖系的奉军,竟然是银枪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而段祺瑞下台,让原本支持段祺瑞的徐世昌成了孤家寡人,虽说最后直奉在长城防线打了一场。以奉军大败而告终。但站在徐世昌的立场,张作霖毕竟阴了自己一把。
不过,面对张作霖最看重的儿子,被内定为继承人的张学良,徐世昌并没有表现出不悦来,反而喊了张学良的小名,表示他不会在意过往。再说,他也不是段祺瑞的手下,并不用对段祺瑞的倒台心存愧疚。
“大哥。我先走了”
能和徐世昌相比?
就算徐世昌从大总统的宝座上退下来,但他还是民国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面对徐世昌,他绝对不能像面对郭松龄那样,表示出一点招揽之心,对方就会感觉被器重的重视。
徐世昌不需要,他什么都不需要。在常人眼中,就算是张作霖的眼中,徐世昌要的东西,张作霖是给不了的。
能说动他出山,就只能从徐世昌的心中的愿望想办法。他是一个文人,位极人臣不说,还担任过大总统。就算当年的袁世凯,权倾朝野,面对徐世昌两人的关系更多的是盟友,而非上下级,或者是幕僚。
所以,徐世昌能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表现出反对,甚至故意冷落,而袁世凯却只能装作不看见。
“路上小心。”
徐世昌对边上长的和他有七八分像的老者说了一句,语气没有客套。反而是一种相互的关心。两人的关系不用赘述,自然是兄弟。
在张学良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18章 【少帅拜师(中)】 (第1/3页)
张家虽然出身微末之间,但张作霖好学,敬重有本事的人才,自从张作霖掌权东三省之后,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仅如此,在管教下一代上花费了大量的经历,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但张学良的教育属于特例,他年幼的时候体弱,经常生病,张作霖是怕儿子累着,才放宽了张学良的学业。但稍微大了一些,就开始考虑张学良的学业。犹豫再三,决定让儿子从军。
对于一个童年体弱,从少年时期就被父亲丢在军营之中的年轻人,张学良的表现已经算的上耀眼了,在东北讲武堂内读书的时候,他也拜师郭松龄,在眼界和学识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郭松龄在遇到张学良之前,不过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军官而已。
阅读大世争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