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谨慎地道:“眼下他已不开水田,只作开垦荒地,并试种旱稻,番薯等耐旱之物,以作备荒之用。”
“番薯?”天子冷笑道,“这是前礼部侍郎林延潮从海外进献的吧,此物多食易胀气,岂可作备荒之用,徒然浪费田力民力,若非皇后,郑妃她们爱吃,朕早不让民间多种了。”
申时行心想,他虽看不懂林延潮,徐贞明的垦荒之举,但他看得懂林延潮,徐贞明二人,所以信之用之。
可现在天子不满,若是林延潮在时,他还会向天子保徐贞明一二,但现在林延潮都称疾还乡了,他也不必因此顶撞天子。
再说了天子未必不知道徐贞明是林延潮保荐的,在林延潮辞官后,天子故意打压徐贞明这也是一等权术和手腕。
民以食为天,这样的大旱是足以动摇大明的根本。
按照天人感应之说,这是上天的示警。大旱是因为朝堂不靖,人君不德。
下面的官员们普遍将此归咎于国本未立,张鲸作恶,天子不朝不庙不郊这三件事上。
现在张鲸已除,反而旱情更重,于是官员们就集中在国本,天子不朝上作文章。
申时行并不如此认为,特别是他学生林延潮屡次与他进言说,天灾最后一定会导致人祸,但人祸却未必引起天灾,朝廷应该组织百姓自救,而非消耗于人事上。
申时行当即道:“既陛下觉得此人迂腐,那么臣于屯田御史任上再另择他人。”
天子点点头道:“说起林卿称病还乡,先生事先可是知情?”
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了,京畿屯田之事进行的如何了?朕记得屯田御史还是那个叫徐贞明的吧。”
申时行心底一凛,当即道:“皇上明鉴,正是此人。”
天子道:“朕记得当初此人提倡兴修水田,人情多称不便。”
申时行道:“确实如此,当时他奏说,京东地方,田地荒芜,废弃可惜,相应开垦。京南常有水患,每大水时至,漂没民田数多,相应疏通。故有此举。”
天子摇了摇头道:“南方地下,北方地高。南地湿润,北地碱燥。且如前几年天旱,井泉都干竭了。这水田怎能做得?朕早说过此人迂腐,怎么还在用他?”
林延潮屡次向他推荐屯田御使徐贞明。
徐贞明申时行是知道的,当初他主持在北方兴修水利,开垦荒田,结果触动了权贵的利益。
申时行已将徐贞明罢官,但是林延潮却在自己面前屡屡保荐,最后让徐贞明起复,而且在对方屯田的事上,林延潮还动用了自己关系,可谓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就在申时行细思之时,突然宫里传诏,天子召见。
申时行当下放下手头的事,赶往乾清宫面圣。
申时行虽说已是五十五岁的高龄,但自问身体除了有些小病外,每日处理万机之政还是应付的过来。
但此刻他却是感到深深的忧虑,令他忧虑的并非是云南永昌卫兵变,并非是土蛮犯义州,致使把总朱永寿一军皆没,也并非是李圆朗在广东起义。
因为申时行知道这些都是腠理之疾,虽然觉得很痒很疼,但一时要不了人命。
令他真正忧心忡忡的是这场遍布全国的大旱,这才是这个庞大帝国真正的威胁。
这一次不仅是北直隶,山东,陕西这北方数省,连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这样的江南,甚至是朝廷的产粮重地,也是发生了大旱。
果不其然,天子召见申时行还是因为今年大旱的事。
天子问申时行有什么应对之策?
申时行回答道:“下面的大臣议论,眼下南北都有大旱,朝廷应当在‘二造’上节约用度。”
天子听了不悦了,这二造是什么,就是景德镇的烧造,苏州的织造,二者每年都大量入贡皇室。
天子道:“烧造织造,也费不了朝廷多少用度,但既是先生与大臣们都这么议论了,那么朕再酌情减去一些。”
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辞 (第1/3页)
紫禁城。
皇极门暖阁。
九卿廷议。
申时行主持廷议后有些精疲力竭。
阅读大明文魁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