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久居官场,熟读史书,对于这段历史当然是烂熟于心了。天天书吧
而使苏轼不明白的是,李三坚是如何知道“范公救灾之策”的?难道数年不见,李三坚的学问进展到了如此程度了?
苏轼同时还为李三坚捏了把汗。
李三坚简直是胆大包天,苏轼心中暗道,或者他是无知者无畏?
“坚儿,你是如何知晓‘范公救灾之策’的?”于是苏轼考虑片刻,问向李三坚道。
“‘范公救灾之策’?”李三坚闻言纳闷的问道:“弟子哪里知道何为‘范公救灾之策’?请恩师赐教!”
这次苏轼前来泉州最令李三坚高兴的是,苏轼已经默许李三坚重归师门了,原因就是李三坚自见到苏轼之后,一直以弟子自居,以弟子自称,而苏轼并未表示反对,这就表明了苏轼已经默许李三坚重归门第了。
而最令李三坚担忧的就是苏轼的身体,对此,李三坚早已命许叔微遣最得力的医吏前来照顾苏轼。
李三坚本打算使许叔微亲自前来照顾的,可苏轼却坚决不允,原因就是许叔微目前最为紧要之事为防止灾区疫情的发生。
对此,李三坚时愈发敬重苏轼了,其不愧为一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于是各地商贾见有利可图,就组织粮船蜂拥而至,随后杭州米价就应声而跌,不但米价跌了,杭州市面之上的粮食供应还异常充足。
应该说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平抑米价的办法是极为冒险的,其中的变数太多了,稍不留意,就会“鸡飞蛋打”。
同时采取这种办法,还会受到弹劾,还会受到朝廷严惩,原因就在米粮都运往你泉州了,将会造成其他地方缺粮,若是宋其他受灾州府均采取这个办法,那么岂不是会乱了套了?
因此“范公救灾之策”在有宋以来,基本上只出现过两次,一次就是范仲淹首创,一次就是熙宁八年,越州知州赵抃,就采取了“范公救灾之策”,并收到了奇效。
李三坚采取的“范公救灾之策”,算是有宋以来的第三个,同时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泉州米粮价格应声而跌。
苏轼闻言就简单的将“范公救灾之策”描述了一遍。
“范公大才,弟子难及其万一!”李三坚闻言吃了一惊,连连感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十二章 范公救灾之策 (第2/3页)
苏轼话虽如此,其实对李三坚还是较为欣赏的。
李三坚“反其道而行之”的举措,并非首创。
宋仁宗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宋两浙路亦是因天灾造成了饥荒,当时也是米价踊贵,饥死者相望。诸州官府为平抑粮价,皆在衢路立告赏,禁人增米价。米价虽然控制住了,但市场上却没有多少米可以出售,饥荒仍是得不到缓解。
过后米价仍是暴涨,当时时任杭州知州的范仲淹,就四处张贴榜文,官府也是大肆收购米粮,并不抑米价,故意抬高米价。
阅读宋时雪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