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顾秉谦和徐光启都是地道的江南士绅,但一个醉心于朝中争权夺利,一个是埋头于格物农学,被逐走的黄汝良乃至更多的江南士人仍然倾向于那些土地士绅,所以这也让江南士绅们越发觉得地域界限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谁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这才是关键。
除了冯紫英,无人能做到。
面临变革之世,江南商人在朝中当然也有他们的眼线、渠道和人脉,明春的内阁换届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虽然这几年里大周的发展势头很不错,但是内阁乃至朝中纷争不断地纠葛,也让很多政策受到影响。
而每一个阶层和群体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更应该得到保障和支持,自己的意愿应该得到体现。
尤其是工商阶层认为工商税收每年都以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增长,这理所当然让他们拥有了更强的底气。
所以他们希望和冯紫英好好谈一谈,沟通一番,表明心迹。
到翁氏兄弟同时到来还是让冯紫英有些讶异。
印象中翁氏兄弟从不共同出现,要么翁启明,要么翁启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几年里冯紫英和江南商人的联系明面上似乎少了许多,但是内里却是越发紧密,从南洋的开拓到扬州证券交易所的兴盛,无一不触及到了江南商人最大的兴趣点。
江南商人的商业嗅觉的确要比山陕商人更敏锐,动作上也更激进,相比之下,山陕商人更愿意在朝廷指导意见下跟进,而江南商人则喜欢他们自己先上,拔得头筹,因为啖头汤总是利润最为丰厚,最后再来朝廷保障。
不过冯紫英的直觉和眼光比江南商人们更进一步,也使得江南商人们都觉得冯紫英才真正是他们江南商人的领袖,每每有什么新奇思维和路径,冯紫英的指点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然后大喜过望。
正因为如此,无数江南商人都叹息不止为什么冯紫英不是江南士人。
他们觉得冯紫英的性子怎么都觉得不该是北地士人,更不可能是武勋出身才对,可恰恰就是这个人,这么些年来,从提出开海之略开始,一步步走下来,却成了江南商人最贴心最合意的伙伴和盟友,无人能望其项背。
癸字卷 第七百六十二节 振聋发聩,人心在我 (第1/3页)
江南商人的进京,是他提议的,原本是想谈一谈对南洋乃至安南的开发,但没想到翁家那边的回信说是会有较多的客人来,提到了郑家、沈家、许家、徐家等多人,大大出乎冯紫英的意外。
冯紫英原来和江南商人打交道一般就是翁家居多,偶尔郑家也会参与,其他人一般不正式见面,更多是带话,但是这一次翁启明在信中提及了商人们有一些想法,这让冯紫英隐约也猜测到了一些什么。
他当然不会拒绝。
或者说本来自己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想法,只是尚未考虑成熟,觉得一些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江南商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或许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更多渠道的消息。
阅读数风流人物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