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夺下沈阳城,那该是多大的功劳,足够青史留名了吧?
这时,他看到吴襄过来,他们是实在亲戚,一个是吴三桂的舅舅,一个是吴三桂的父亲,两家联手便是大半个辽东贵族。
皇帝迁走辽东百姓,他们便失去种田的人,也算是失去了土地,重新变成只能靠朝廷拨付钱粮的纯粹军
人。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发现好像已经晚了。
城里的袁可立气得半天没说话,祖大寿和吴襄竟自作主古去了沈阳,负责布置埋伏的孙应元发现问题后连忙汇报,袁可立只能紧急补救,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原本是占据优势的伏击,结果差点把肉送对方嘴里。
袁可立一方面怪祖大寿和吴襄,是这两个家伙贪功冒进造成的恶果。
另一方面,袁可立进一步改观对皇太极的看法。不得不说,他是个杰出的将领,行军速度之快完全超出想象。
发生的已经发生,失去的也已经失去,袁
后来袁可立赶到,他们意识到彻底完蛋,这是个睿智的老人家,他会让将领更加像将领。
祖大寿有一种紧迫感,以前在辽东有兵有粮,他们是关宁贵族,借着打仗揽获钱财是潜规则,自己种田是大地主。现在好日子到了,他们要想继续富贵,唯有立下更大的功劳。
祖大寿早已盯上沈阳城,在袁可立耐心轰炸辽阳城门的时候,他已经数次提出,能否派他奇袭沈阳城。
袁可立用各种借口拒绝,让祖大寿越来越不高兴。
关宁军的核心是他统领的关宁铁骑,既然有机会出城,不如就此别过,待攻下沈阳城,功劳远大于过
因此在这里布置大量的守军,那沈阳的防卫便不会比这里强,很可能只是虚古声势。
袁可立依旧不同意,少了这五千骑兵,万一皇太极在此期间真的来了,那关宁军将缺失对抗的资本。关宁铁骑可以出城,但只是滋扰地方,并不能走远。
在辽阳城向外的道路上,关宁军设下埋伏,到时给长途跋涉返回的皇太极一个惊喜。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关宁铁骑要赶赴战场,否则行动不可能成功。
祖大寿出来时气坏了,这个袁督师只想着自己,没想过让将领立功。
错,相信皇帝也不会怪罪。
吴襄作为亲戚,也是与祖大寿相同背景的“军事贵族”,他愿意积极配合,他们两家联手,已经是一万多的兵力,攻下沈阳城不在话下。
皇太极返回的速度超出想象,辽阳城的伏兵布置没多久,他已经率领三万大军杀到。
伏兵打了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无奈后继乏力,他们只是起到阻碍的作用,然后便需要退回辽阳城。
这时候,伏兵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掩护他们撤退的关宁铁骑不在,那种层层叠叠的拦阻根本没有。他们陷入苦战,最后死伤惨重,幸亏城内紧急派出大军接应,方才有部分人退回城内。
第1033章 无意抢功 (第2/3页)
手底下是关宁铁骑,除了两千人入关加入京营,剩下的是关宁军的绝对骨干,是他们非常稀罕的骑兵力量。
袁可立不想冒险,因为稳扎稳打足以取胜,何必多此一举?
祖大寿却道:“只要沈阳城还在女真手中,我军便不敢说大获全胜。辽阳城破,督师发现守军颇有实力,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太极非常了解袁可立,他算准了袁可立会进攻辽阳,而不是沈阳。
阅读大周内卫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