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吴国大规模兴兵伐越,吴军大胜,并占领了越国的檇李。后来,越王允常趁吴国出兵进攻楚国之机,侵入吴国,迫使吴军从楚国郢都撤兵。至此,吴越两国的结怨更深。于是在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再起兵戈,吴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率军攻打越国。越国则出兵抵御吴军的侵入,吴越两军遂在檇李地区拉开阵势,准备大战。然而新任越王勾践出奇兵,击退了吴军,还使吴王阖闾受伤至死。
吴王夫差即位后,时刻不忘要为父报仇,于是在吴国内练兵屯粮。越王勾践看到这种状况之后,决定先发制人,率先领兵进攻吴国。但是吴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抵挡了越军的进攻,反而把越王勾践及其残剩的五千甲兵围困在了会稽。
越王勾践此时已是山穷水尽,也曾想做困兽之斗,杀妻毁宝,率领五千甲士与吴王同归于尽。然而,越王勾践手下的大臣劝阻住了他,让他放弃了这种想法。于是,越王勾践忍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3章 卧薪尝胆 (第2/3页)
越国的文化发展则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其出土的铜器铭文上看,与吴、楚一样同属于中原系统。但是,越人又在此之上发展出来别具一格的“鸟虫篆”,婀娜劲峭美观俏丽,富于书法艺术特点。就文学艺术上,越国也显示了其文化融合的特色。勾践降吴之后,被迫为吴王做奴,在离越入吴之时,他的妻子唱出悲歌,其歌词大致如下:“仰飞鸟兮鸟鸢,凌玄虚兮翩翩。集洲诸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颿颿独兮西往,熟知返兮何年?!”
越王妻子的这凄情一唱,唱出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与流离别国的忧虑,真可谓凄婉动人。而这歌词的整个结构和用词与楚辞的格调十分相似,反映了越国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越国自身深刻的华夏化。
但越国流传的另一首《越人歌》,则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因而,从越国的文化上来看,既深受华夏文化影响但又具有地方特色,这似乎也说明了越国的由来,一方面是源自华夏,如大禹的传说与无余的受封;另一方面这里也存在一些原始居民,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也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因而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也就促成了越国的融合文化,越国也正是因此而成。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伐越,并将一名俘获的越人砍断脚后命他看船。一日,吴王余祭视察船务,被这名越人俘虏砍死,吴越间的矛盾由此激化。此后,越国还一直延续联楚伐吴的策略。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越国派大夫常寿过率兵帮助楚国伐吴,但被吴军败于鹊岸。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越国又派大夫胥犴到豫章犒劳楚军,但楚军被吴军所败,楚国还被吴国占去了巢邑与钟离两地。
阅读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