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东宫体系的程序设定得再好,这种事如果彻底放手,也会失去对麾下的控制力。
朱慈烺从来不相信有人定下规矩,其他人就会循着规矩乖乖走下去。所以他非但要监控程序,还要适当出面扮演鼓舞着和鞭策者的角色,以保证自己的影响力有进无退。
“殿下刚熬了两夜,太伤身子了。”陆素瑶道:“还是坐马车吧。”收复天津之后,朱慈烺理所当然要要去看看萧东楼,否则不能表现出自己对他的重视。
一路都跟着第一师走,难免会让人生出嫡庶分别之心。
“路没修好,那马车坐着还是太累。”朱慈烺道:“索性骑马爽快些。”再说了,熬夜工作也算事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说前世自己身体鼎盛的时候不放在眼里,就是读书的时候,哪有两点以前睡觉的?
现在那些官吏都是被惯懒了,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就算是苛政,再加四、五个小时的班就像是世界末日活不下去了一样。
且去看看后世的高中生,要想考个好大学的话,哪有一天只学十二个小时的?
不过万历之后,官场风气实在堕落太多。放在张居正时代,哪个做官的敢迟到早退?
要是更早些,那些吏员都得住在衙门里,赶上休假才能回家。也只有万历与朝臣闹僵之后,官吏才渐渐肆无忌惮,就连基本的上下班时间都不能保证了。
民间的喧哗,难道能够战胜国家喉舌?能够战胜国家掌控喉舌的铁腕?
崇祯到了十月份,终于拿到了皇太子的回信。以及光复天津的捷报。之所以拖这么久,是因为前线军务实在太忙。
光复天津之后,近卫第二营扩充为师级编制,所有后勤、训练、军官提拔都需要皇太子最后点头。
朱慈烺当然不可能事必亲躬,但即便是随便抽个小问题看一眼。也得花去大量的时间。
更何况一个问题会带出更多的问题,就问题发表的看法和做出的批示需要更加庞大的时间。
到了崇祯朝,在皇帝的勤勉之下略有好转,但也不再有大明中前期的严谨之状。
到了崇祯十年之后,官场风气一样懒惰不堪。有人觉得迟到早退、上班开小差不算什么大事,但这种现象却是一个王朝兴衰的晴雨表。
官吏作为国家政权的运行者,如果无心公务,只想着消磨时光混口饭吃,那这个王朝已经失去了活力,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殿下,臣……近日身子不适……有些不太方便骑马。”陆素瑶羞红了脸,声音轻得如同蚊子叫。
“唔,那你就别去了。”朱
四一九 轻裘缓辔踏地来(五) (第2/3页)
只派了宫中的亲近太监送去。
朱慈烺拿到信后,甚至有些感动。不过面对唾手可得的西安城。以及五六万的生力军,同时也要承担吴三桂反复的风险——这个风险十分小。
尤其是吴襄还在济南。按照朱慈烺的逻辑,当然是选择接纳吴三桂,无论有多大的反对声音,难道比得上将士的性命?
更何况《皇明通报》和都察院的文管司是干嘛的?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诞生的舆论武器!
阅读金鳞开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