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薛桓作为常德长公主的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像是陈懋, 任礼这种老牌的勋贵, 有身份,有战功,有资历,但是, 他们的大半辈子都在南征北战, 在京城的地界上, 要说人脉还真的未必就比得上土生土长的薛桓。
尤其是在如今勋贵面临的局面下, 老一辈的勋贵在土木之役中折损大半, 新袭爵的都是年轻一代, 虽然说各府邸之间的交情仍在, 但是, 要让陈懋, 张輗这种长辈去平等的和这些晚辈相交,却也困难。
但是薛桓和朱仪就不一样, 他们生长在世家圈子里,本身就和这些人交情匪浅, 说话做事都方便得多。
而且,薛桓是驸马都尉, 皇亲国戚,换句话说, 他出入宫禁, 比在场所有人都方便许多。
如今常德长公主摆明了不想掺和这档子事儿,但是,只要有她在,薛桓就能有名正言顺的理由随时进宫。
这句话明明白白的写在登基诏书上,如果说当时天子是临危受命,那么,他受的这个命,就是圣母皇太后之“命’。
在没有正式的传位诏书的情况下,可以说,登基诏书上的皇太后宝印,就是天子最有效的法理来源。
尽管如今,太上皇回京之后,已经再次昭告天下了正式的禅位诏书。
但是,圣母皇太后在当时的危急时刻稳定政局,扶立新君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孙太后肯开口,那么,她在朝局上的影响力并不会小,至少,当聚焦点落在某件具体的朝务上的时候,只要她肯插手,那么天子和朝臣,都会给这个面子。
这也是长久以来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 那就是,虽然太上皇已经归京, 圣母皇太后基本上退出了群臣的视野。
但是, 她老人家的存在,本身就如定海神针一样。
太上皇居于南宫,明里已经下诏不参与朝事,暗里也被监视着,而且,虽然这么说有些冒犯,但是, 土木之役的确是一根刺, 扎在群臣的心里头。
所以,太上皇想要做些什么, 其实并不容易。
但是圣母她老人家不一样,还是那句话,如果说当今天子是力挽狂澜, 挽大厦于将倾的人,那么这份功劳里头,至少有一半是属于孙太后的。
就比如这次的事情,南宫和天子莫名其妙的就斗了起来,直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知道,太上皇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冲动的要召见薛桓。
当然,虽然客观来说,现在太上皇和他们属于相互依靠的关系,但是,毕竟有君臣名分在, 太上皇要做什么, 是没有必要提前跟他们打招呼或者解释的。
可这么一来,就会让他们变得非常被动。
薛桓在他们当中的地位不算特别重要,很多时候也不怎么参与讨论和决策,但是,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作用。
和朱仪一样, 薛桓是纯正的世家出身,虽然说没有成国公府这么显赫的家世, 但是, 这种世家出身的子弟,最大的好处就是人脉广泛。
不管当时她愿不愿意,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总归,她最后做出的决定,是命郕王嗣位,主持大局,在最关键的时刻,完成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如果说在土木之役后的关键时刻,孙太后把持大权不愿交出来,那么谁也没有办法。
而且, 这种决定,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表个态这么简单, 应该说,正因为有了孙太后的支持,天子登基才有了真正礼法上的依据。
这一点,在当初的登基诏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故命眇躬君临天下……”
第六百六十七章:忽悠,接着忽悠~ (第1/3页)
任礼旳事情被暂时揭过,对于朱仪的质疑,也算是暂时平复下来,但是,毕竟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多年身在朝堂,心中究竟是如何作想的,就不得而知的。
不过,无论如何,总算是开启了正经的话题。
应该说,现如今的情况,他们这些太上皇一党,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太上皇无法见面。
虽然有人能够居中传递消息,但是,很多事情不是靠书信或者带话就可以解决的。
阅读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