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大隋主沉浮〗

第304章:杨广高光时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早在杨广还是晋王之时,牛弘和杨广便因为对方文艺、才学而相互欣赏,使他知道杨广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格向来是一边准备一边动手,就像长堑和新都,明明说是完成一项再来一项,可长堑刚刚刚开始,新都便着手动工了。皇帝这种急性子,干什么都信奉“兵贵神速”的准则,着实是大臣们感到无奈和焦虑。

如果杨广今天把前期准备安排下去,那他今天就会派出大量勘舆工匠去勘探,然后给这些人下死命令,着其务必在最短的时间确定运河走向,然后一边迁民、一边开工。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阻止前期的勘探工作。

然而牛弘的建议,却令杨广十分不爽了,他冷着道:“朕分得清楚勘探与开工的区别,新都若不完成,运河就不开凿,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将作大匠阎毗听旨!”

阎毗原是将作少监、兼兖州长史,在治水方面极有能力,由于修黄河大堤功在社稷,所以宇文恺升为工部尚书以后,杨广便任命他为将作大匠。由于杨纶离不开兖州,便让他是作为兖州朝集使入京述职,至今尚未回归,此时听皇帝叫到自己,连忙出列行礼:“臣在。”

杨广淡淡的说道:“朕任命你为你为漕渠勘探使,赴中原考察沿途河道情况,尽快给朕定下开凿方案。”

“微臣遵旨!”阎毗心中也不是很赞成,一方面是他和杨纶负责的黄河大堤至今还没有修好,二是不太希望大工程一个接着一个的来。但是圣命已下,也只能无奈的接旨了。

杨广的强硬态度,令千秋殿一片死寂。

尽管他保证洛阳新城完成以后再开凿运河,但他为了尽早开凿运河,极有可能在洛阳这边翻倍的投入人力、物力,只要洛阳的工期缩短,那么运河开凿的时间,与他心中既定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

众臣的心如同天空中的彤云一般,都是沉甸甸的,从这一节便能看出圣人比先帝还要独断专行,更可怕的是先帝喜欢以王道行事、以道理臣服人,而圣人登基以来的表现几乎都是诡道,如果这只是一名臣子、一名大将,也就罢了,可他是皇帝啊!

而且他在登基这么短的时间内,所做之事皆是亘古罕见的大工程,若是继续以这种算计臣民、而不是商议的方式来搞几个大工程,必然是民怨载道、天下不宁。

高颎在南方呆过的时间虽然不如杨广久,可他相当于隋灭南陈的总参谋长,对南方的山川地形、水文气温相当了解,也十分赞成修这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前提是不要马上开工。

他个番主张代表了大部分臣子的主张,不管是了解南方的、还是不了解的,都知道杨广开运河的本意非常好,但洛阳新城和长堑这两百万民力的大工程才开始不久,若是立马又开凿大运河,绝对是一件利在千秋、弊在当代的暴政。

“圣人,臣附议!”黄门侍郎裴矩亦出列道:“臣对南方也比较了解,十分赞成开凿南北大运河,只是洛阳新城、长堑刚建不久,若是此时又开凿大运河的话,必然使民怨四起,臣担心我朝不得运河之利、反受运河之害,为了使其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当徐徐图之。还请圣人三思。”

杨广见高颎、裴矩支持开凿运河,并非毫无道理的决然反对,心中倒也没有感到不悦,而是说道:“朕不是说马上就开运河,但是勘探和确定河道走向、征地迁民、工匠技术、核算钱粮等事,都是一个十分漫长工程。朕的是意思是先把这些事情定下来,等有了详实的图纸,再来商议怎么开、什么时候开。”

“圣人,能否等到洛阳新城建成以后再进行前期勘探?”吏部尚书牛弘比较了解杨广。

杨集心中也是十分沉重,满朝文武其实都反对立即开运河的,只是大家都担心自己过往的小辫子被杨广借题发挥来用,所以集体无声了,而高颎、裴矩、牛弘先赞成再提不同意见的举动,其实也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来反对、来拖延大运河的开凿的时间。

这种集体沉默的不正常、不健康现象,也让杨集意识到自己从并州带来的十二车罪证,成了杨广消灭反对声音的武器,以至于满朝文武不管杨广是对是错,全都不敢开口了。真不知自己带来的这些东西到底好还是坏。

在大运河这个大议案上,杨集自己也不敢反对,并不是说他有什么罪证和把柄在杨广手上,而是此时乃是杨广登基以来最高光的时刻,自己不能去扫他的兴。

哪怕要去劝说,也只有选择没有人在的时刻。

第304章:杨广高光时刻 (第3/3页)

以后,再弄得反对如潮、满城风雨。”

“圣人,老臣有几句话想说。”这时,时为太常寺卿的高颎出列行礼道。

杨广抬手示意:“高卿请说。”

“喏!”高颎拱手道:“老臣也认为开凿大运河可使黎民受益、商业繁荣,增加朝廷收入、化解南北恩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世伟业。老臣只希望新都建成以后,再用十年功,修一条贯穿南北、泽被后世的大运河。”

阅读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