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魏氏,史称她在杨广身为晋王之时,便是晋王府的女官了。杨广当上皇帝以后,见她十分精明、极有能力、忠心可靠,便一步步将她提拔成宫令。
宫令这个职务是皇宫里的正一品女官,担任此职的人主要是管后宫琐事,为皇后代掌凤印;在后/宫之中,说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亦不为过。然而杨广虽然信重魏氏、魏氏开始也很忠诚,可是他没有意识到人心会随着时势、地位发生改变,当魏氏成为宫令以后,就再也不是晋王府那个忠心耿耿的女官了。
魏氏一朝得势,便有了极大的野心,并且一步一步的把很佛系的萧皇后给架空了,导致后来很多事情,连萧皇后都得听她的;而杨广之所以在江都宫败得那么快、死得那么惨,这个魏氏堪称是「第一功臣」。
只因「史上」的江都政变发生前,杨广为了防备突然事件的发生,便挑选一千多名勇勐矫健、武艺高强的家奴为「给使」,负责皇宫的安全。可是大权在握的魏氏早就和宇文化及等人勾结在了一起,成为宇文化及「部署」在宫中的最大内应。事变当天,魏氏先是勒令全体「给使」出宫,改成宇文化及的人来值日,致使事变发生之时,宫中没有一名死
士般的「给使」。而她和宇文化及的人则是打开宫门,使叛军轻而易举的进入皇宫,很快就抓住了杨广。
等到被支开的来护儿、独孤盛、沉光等将挥师来援之时,宇文化及大事已定。宇文化早早「攻克」了江都宫、抓到了杨广不说,并且还有大量时间给他部署军队,最后使他能够轻松从容将各路援军半道而击、逐个击破。
在这场政变之中,除了魏氏之外,还有很多宫廷将官直接参与了。所以杨集认为这虽然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所致,但高大雄伟的江都宫沦陷得那么快,主管后/宫萧皇后同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她「尽忠职守」,尽到宫廷主母的责任,宇文化及哪有那么多内应?魏氏哪有换防的权力?
诚然,历史因为他杨集的到来,变得面目全非;而江都宫政变与类似的大事件多半是不会发生了。但是萧皇后如果还是这么不作为,皇宫迟早变成各路势力的间谍的集中营,无一丝秘密可言。至于看似密不透风的皇宫,也会沦为事实上的处处漏「风」的破旧茅草屋。
….
若是真的如此,大隋王朝就算没有发生什么剧烈大动荡,只怕也会引发不少风波。
「若他听从,我也不会这么担心了!」萧皇后抬眸眺向西天的晚霞,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道:「他不仅是天下之主,也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为我们所有人撑起了一片瑰丽、美丽的天空,绝不能有什么事儿。」
杨集感觉这话不太好接,默然之间,忽然想到一事,提醒道:「阿兄是天下共主,日里万机,他为了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的大家庭,尽心尽力,对杨家这个小家难免有所疏忽;而嫂嫂作为后/宫之主,也当尽好自己之责才是。」
….
在杨集看来,萧皇后这个人,什么都好,也很聪明,让人无从挑剔。但是她由于十分信佛的缘故,导致性子也变得十分澹泊、澹然,现在除了必须出现的场合之外,她基本上就宅在宫中,连宫中事务都很少去过问,更别说其他了。
往好听里说,她是温柔贤惠,没有功利心、没有野心;如果往难听里说,则是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尽到皇后之职、没有尽到家族主母之职。但凡她展现出独孤皇后三成心志、手腕、责任感,也不会在「史上」,被宫令魏氏夺了皇宫大权了。
正是基于以上之虑,杨集也只好走上训嫂的道路了。
萧皇后颖悟绝伦,听了杨集的言辞,立时「闻弦歌而知雅意」,心中暗吃一惊,有些疑神疑鬼的问道:「金刚奴,难道外面有什么针对我的风言风语?」
杨集摇了摇头:「这倒没有。」
萧皇后心下稍宽,定下心神之后,复又向杨集问道:「那你为何……为何忽然这般规劝于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30章:杨集训嫂 (第2/3页)
可他总以‘国事为重,来推诿,而你一言能当百句用,道理又合情合理,令他心服。改天要日多劝劝一他,让他劳逸结合,免得现在劳累于公文桉牍,他日却积劳成疾。」
其实杨集也劝了无数次,只是杨广当时是听了,过后却依然我行我素;当然了,杨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是皇帝呢?
用杨广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既然是皇帝,就活该这么累!」
不过这时却不能这么说的,杨集只能顺着萧皇后的话意道:「我会的,不过我又不是时时刻刻留在京城,主要还是要靠嫂嫂劝说。」
阅读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