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龙三年二月,孙权派中郎将孙布诈降,诱魏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王凌。
隐蕃得息后,迫于事态紧急,他不知怎么的,突然不顾后果仓促起事,妄想打乱孙吴的部署。
但这一消息走漏,隐蕃出逃被抓,遭到严刑拷打,逼他供出同党。而隐蕃却道:“大丈夫举此等大事岂会没同党?我可以殉难,却不能牵连别人。”
原来孙权称帝后,曹叡暗自召见隐蕃,据说此人的祖籍是青州刺史部,随后隐蕃就从曹魏消失,来到了孙吴。就在孙权使出孙布诈降之计时,隐蕃闻讯后,来不及告知曹魏,心急之下,只得仓促起事。
郝普因隐蕃受到牵连,自杀。
公孙康死时,公孙渊年幼,群下拥公孙康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时魏文帝曹丕既认事实,遣使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并追认公孙康为大司马,以示优待。
公孙渊成年后,竟不顾其兄公孙晃仍在洛阳人质,胁夺公孙恭之位。公孙渊先斩后奏,欲自立为王,遣使报魏朝廷。
此举震动魏上下朝野,刘晔等大臣谏乘机攻打辽东,以根除公孙氏在辽东的势力。然魏明帝曹叡没从,意在羁縻,继封公孙渊为扬威将军,辽东太守。
而孙权探知辽东公孙渊与曹魏有异,故在黄龙初年五月,孙权就派校尉张刚、管笃抵达辽东,企图与辽东联合,以便侠攻曹魏,虽其效果虽不佳,但这使孙吴与辽东互增了了解。
出使辽东以后,黄龙二年,孙权又欲另遣偏师取珠崖(海南岛)、夷州(台湾)及亶洲等地,以壮孙吴实力,但陆逊、全琮只是从军事角度认为,此举是劳命伤财,得不偿
这年十月,孙权按照计谋,将大量兵力潜伏在阜陵(全椒东南),试图在王凌经过时一举歼之,但是当王凌即将进入伏击圈之时,就察觉到了孙权的意图,迅速将军队撤回,孙权只得无获而返。
孙权经隐蕃事件,就知曹魏暗中使诈,就想到以诈对诈。
闻曹丕死后,曹叡接位,振威将军吴质受到猜疑和排挤,于是孙权就使胡综伪造了吴质之降信,其中一封是伪称是吴质的同乡黄定潜逃送来之信,另一封是诈称吴质已做好了内应之信,信中还言除了所部人马可作接应外,吴质还准备好了三千多匹马,只等孙权北上。
孙吴并将上述伪信并故意在社会上流传,魏明帝曹叡得知后,很快便下诏把吴质召回,解除了他的兵权,改任侍中。
孙吴此时期,除了一些小战外,没有大的战事,孙吴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大力发展造船,并加强了对外联系。
隐蕃至,当即孙权对他进行多方考问,而他对答如流。
隐蕃退下,孙权询问胡综对其看法,胡综道此人有点象东方朔,又有点象祢衡,但其才却不如东方朔、祢衡他们,可在京城给一小吏以试其能。
孙权听从胡综之见,就在京城予以小吏。鉴于孙权考问隐蕃,多这刑狱之事较多,就任他为当廷尉监,相当于现行司法部下面的一个处长。
隐蕃就任后,官虽小,但隐蕃的活动能力大,人气很旺,就连左将军朱据以及顶头上司廷尉郝普(吕蒙当年越湘江,取三都时,他投降的)皆赞他,认为他有王佐之才,均争着巴结他,并以为他当廷尉监甚屈了他。
太常潘濬之子潘翥还给隐蕃送钱送粮,但此举受到潘濬的责骂,并行杖一百,要求将礼物收回。
前叙交州完全归属孙吴后,孙权责令吕岱派出使节继续南下。
吕岱接令,即遣中郎将康泰、宜化出使南海各国。所经及南海,则有百数十国之多,每到一处,南宣国化。其中要求扶南、林邑、明堂等南海诸国向吴进贡。
出使海南诸国,很快收到成效。不久,扶南诸外国便纷纷来吴,献琉璃等各种珍宝。
南海诸国的往来,促使孙权称帝后,将目光又投向了幽燕之地,幽燕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欲联合幽燕之主公孙渊,以掎角之势,对抗曹魏。
公孙渊,魏辽东太守,其祖公孙度、父公孙康皆汉朝辽东太守。前叙公孙康曾斩袁尚、袁熙首级,献与曹操,曹操表封为广平侯。公孙康归附曹操,继领辽东,后又被封左将军。
第44章 吴魏互诈终难成 欲连海岛扩吴土 (第1/3页)
称帝后的孙权,为使江山后继不乏人才,大兴学校,诏立都讲(主讲)祭酒(授课负责人),以教诸子。
孙权称帝,曹叡闻之,心存愤懑,当然想尽一切办法攻略孙吴。
黄龙二年,一个叫隐蕃的人,突然出现在江东,他自称听到吴国重视人才,就从魏国投来,然久日,不被孙权召唤,于是他就直接上书孙权道:“在下听到纣王无道,所以微子出逃。汉高祖宽明,所以陈平来投。在下今年二十二岁,舍弃了在魏国的荣华富贵来投,归命于有道的君王,多亏上天庇佑才能安全到达。但在下到吴国已是甚久,君王却反视我平常投者,使得在下有很多言语、计策不能告之。我常在家一日三叹,怕自己一生虚度,无所事事。”
孙权阅书后,决定和胡综就召见他。
阅读孙吴演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