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第七十六章 开中纳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余盐就是灶户在定额之外生产的食盐,余盐之前历代都是一直由官府收购,到了弘治二年因为积累下来的守支人数太多,不得不开放余盐,让商人凭借之前的盐引收购余盐,按照守支的年限分批执行。

纳粮换盐所引起的盐商守支问题让开中盐法的运行举步维艰,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成化年间便有纳银中盐的案例,但还未形成法令。

如今朝堂上对于纳银中盐的改革也是备受争议,一方面不得不变,另一方面一旦改为纳银中盐,那么原先盐商在边境开垦的商屯也会因为积粟无用,逐渐荒废,结果必然导致边境粮价飞涨,到时候边地的军饷又会成为朝堂的一个包袱。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白银流通的范围扩大,如今的赋税也大多折银征收了,如此也不由的让朝堂上的官员兴起了以纳银中盐替代纳粮中盐的想法。

以李杰后世的目光看来,纳银中盐无疑是先进的,原先

第七十六章 开中纳银 (第2/3页)

的盐价来看,100斤食盐大致在1两左右,边境纳粮大致在一石粟米左右(大约0.6-0.7两左右)可以换得一引200斤食盐,即使去除运粮期间的损耗也有将近2倍的利润,如何不让那些商人趋之若鹜。

开中盐法的实行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加上边境自有的军屯,边地军饷基本上就解决了,这一政策也从山西开始实行,其后不断推广到其他地区,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也是得益于军屯和开中法的实行,晋商(盐商纷纷赴边开垦商屯,减少运输距离)的崛起也得益于开中法的实行。

开中纳粮便一直实行下来,但是食盐的产量是有限的,边境一有战事发生便时有盐引超发,日积月累之下导致盐商守支(盐商纳粮完之后盐场给不出盐,只得等待支取),再加上成化年间朝堂上的乱象,宦官、中官、勋戚无休止的奏乞盐引。

结果导致弘治年间有商人守支数十年,大大的损害了商人开中纳粮的积极性,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程度了,去年朝廷就曾下旨允许商人买余盐以补官引。

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