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艾的计划之中,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许多事情,比如这么做的成绩会是如何。
按照邓艾的计划,淮北需要两万人,淮南也需要三万人,就算是给他们些许好处,让他们分五批依次轮休,也有差不多四万人每日负责军屯。
这可是练兵种地,且田且守,这不是吹得。
对于东南一线的压力当真是轻松了太多太多。
另外,如果邓艾的这办法当真可行的话,那么这水利可不是虚的。
第一,动物劳师动众,西蜀民有菜色(这就是很多人说诸葛亮死去之后,刘禅治国搞不定的一个出处。
刘禅的确是有点差劲儿,但也不至于这么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时候粮草充足,再去攻打吴国,我耗也能够耗死他。
这个利益绝对能够动人心魄。
但是邓艾要说的可不仅仅是粮草!
谁也没想到邓艾这个家伙仅仅是从依次东南屯田上愣是提出来了自己的战略。
他对司马懿继续说道。
但是现在不同于当年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战略重心是中原。
可是现在我们北方已经大定了,战事集中在淮南和关中雍凉这一带。
其中我们对阵吴国的时候就有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
那就是我们要押送粮草去前线,我们只能从许昌送粮草,这里面的距离并不近啊。
单单是运送这点粮草就要占据小半的兵马,劳役是很严重的。
西面让蜀汉那么折腾尚且还是他们的屯田重地,如果东南水利可以搞定,他们最起码能够比西边多出两三倍的收入。
毕竟西北缺水也不是缺了一天两天了。
这样一算计,虽然耗费的比较大,但是他们的收入也大啊。
一年足以有上百万还不是一百万斛的粮草就可以用作军需。
这样一来,短短六七年吧,他们就可以上千万斛的粮草,到时候他们十万大军吃两三年也是没有问题的。
第四,把淮河还有百尺河都拓宽,这样就可以直接开始漕运了。
第五,把淮河流域再挖三百里的水渠,直接用于灌溉,这样最少可以多出两万顷的良田不说,还可以将淮南淮北连成一片。”
司马懿看到了邓艾的计划之后沉默了许久,恐怕他也再思索一件事情。
这么大的工程,你是怎么舔着脸说闹出来的动静儿不大的?
但是司马懿也是一个治国之人,他并不是靠着熬就能够做到那一步的。
所以我们现在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能换一个屯田之地了。
首先就是将许昌屯田之地变一变,变成陈县和蔡县之间,在这里屯田可以减少很大的麻烦。
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太过于麻烦改变现在的情况,不需要付出太多。
我们只需要做到几点就可以了。
第一,减少许昌的屯田数量,然后让这些人去东南一线。
为此他还直接写下来了一篇《济河论》去支撑他的观点。
然后再第二点上,他直接开始给自家的顶头上司,太尉司马懿算账了。
“太尉啊,咱们往前面捋一捋啊。
从最开始平定黄巾余孽的时候开始算吧,毕竟太早了就闲的我不要脸了。
当年太祖平定黄巾余部征战中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第一次正式屯田了,那个时候是在许昌屯田。
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来很多的资源和物资了,包括但不限于屯田兵马,屯田百姓,还有屯田的农具和耕牛了。
第二,引水东下,让黄河之水进入颍水之中。
直接开凿水利,运送和灌溉都非常的方便。
第三,每五里设置一座军屯营,也不需要太多人,六十人足以。
这一段总共也就是四百里,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八十来座答应,不足五千人就可以做到边守护地方边屯田种植。
第三十章 基层也不躺平,邓艾成神之路(下) (第1/3页)
邓艾在自己的上奏之中提出来了具体的实行方案。
他提出来的这两点是有很大的实际支撑的。
首先第一点兴修水利是因为东南大片土地本身就是肥沃,但是很不幸的是那里的水利很差。
所以才导致了东南的农产量一直上不去,俗话说得好嘛,水少产量低。
阅读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