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

〖埋葬大清〗

第一百七十七章 去南洋,发小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能让百姓迁移。

跟大清时的湖广填四川、迁界禁海一样拿刀逼着百姓迁移?

别扯淡了,这种直接拿着刀子逼迫百姓迁移的事情,大清可以干,甚至连朱重八和朱老四乃至于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们都能这么干,唯独朱劲松不能这么干。

这是从朱劲松起兵反清之时就已经注定的结果。

现在的局面就处于一种极其蛋疼的状态:朱劲松如果需要钱粮或者需要兵力去打仗,大明的百姓都很愿意支持,他们甚至愿意拿出家里最后一粒米当军粮、送出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

问题在于,如果银子特别多,谁还闲的没事儿干离开自己的宗族势力范围?

更何况是跑到交趾和缅甸那些地方。

一旦去了,有生之年再回老家的希望基本上等于零,也就是说,除非是一个宗族有意开枝散叶,否则的话没有人愿意去。

除非活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要让他们背井离乡,迁移到缅甸和暹罗、交趾等地,那就很难,任凭地方官府和农会怎么劝说,也没几个人愿意响应。

给安家银子?给种子耕牛和农具?

要是搁在大清时期有这种好事儿,那抢着去的老百姓能打出脑浆子,关键是大明的老百姓们不愿意。

太远。

在火车这种神器普及之前,百里之外的距离就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出远门了,千里之外,生死两不知的情况都属于很正常。

再加上彻底废除其原本的文字、语言,全面推行大明的语言和文字……

总之就是一大堆的问题。

当然,其他的问题倒也不算什么问题,就算猴子们反叛不断也无所谓,毕竟大明的军事实力就摆在那儿,不怕镇压不住这些猴子。

真正让朱劲松和大明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头疼的问题在于移民实边——

朱元璋对于云南的操作就摆在那里,朱劲松和大明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当然会选择迁移大量的百姓过去,依靠大明本身的人口优势,形成对当地土著人口基数的碾压。

毕竟这时候还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连电话和电报这两种东西都没有。

另外,还得考虑到宗族关系。

人离乡贱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

宗族所在的地方,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下来,结识的人和关系盘根错节,很多事情办起来都很容易。

而一旦离开了宗族势力范围,再想要办点什么事儿,说一声求爷爷告奶奶都算是简单的,除非银子特别多,拿钱开路。

第一百七十七章 去南洋,发小妾 (第2/3页)

的内附,仅仅只是在法理上完成了由外藩转为直管的手续,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后面必然还会有一大堆的问题。

像交趾那边还好说一些,但是缅甸和暹罗的诸多世家大族们肯定不乐意朱劲松版的改土归流——要是换成朱元璋版的改土归流,他们兴许还能乐意,毕竟改个家谱改个族谱啥的,对于南洋的这些世家大族们来说也算是祖传技能了。

问题是朱劲松版本的改土归流是要打劣绅,分田地的,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倒是完成了财富再分配,而对于这些士家大族们来说可就要了命了。

还有收缴当地的书籍——无论是“在官典籍”又或者是“在野简编”,这些东西都必须收缴,可以封存到大明的皇家图书馆里,但是绝对不能允许当地民间留存。

阅读埋葬大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