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秦朝和隋朝,这哥俩儿就是二世而亡,前者是找不到敌手,后者是低估了世家门阀的实力,对于统计历朝历代开国时期进取程度对后期影响的大数据而言,这两个样本同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哥俩儿在开国初期的进取心倒是十足,但是忽略了对于其本身所拥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所以,大明挑拨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甚至亲自出兵去攻打其他国家,在诸如开矿、修路、疏浚河道等工程危险的项目上大量使用劳工,目的就是为了在不断掠夺外部资源的同时节省大明本身的人口、矿藏、森林、水土等资源。
当然,《邸报》这玩意并不公开发行,只会供朝廷和知州、知府以上的官员阅读,所以在《大明报纸》上面的说法就使用了类似“这一代人把要打的仗打完,不让下一代打”之类的说法。
反正意思还是那个意思,思想还是那个思想,就是谴词用句方面更加考究和含蓄,看上去不会显得太于过直白。
大明朝廷好歹还是要点儿脸面的。
只是一想到脸面这两个字,朱劲松脸上的神色又忽然变得有些古怪:“说起来,潜伏在奥斯曼那儿的锦衣卫,倒是送回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情报。”
得到了朱劲松的示意之后,锦衣卫扛把子柯志明便接着说了下去:“在奥斯曼申请加入了小破锅之后,奥斯曼和欧罗巴的一众国家也建立起了正常的往来,也都彼此互相设立了大使馆。”
“但是吧,因为哈布斯堡家族在忽悠英格兰跟法兰西开片的同时,也忽悠了奥斯曼跟附近的几个小国开片,然而哈布斯堡家族却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他们既没有出兵帮助英格兰,同样也没有支援奥斯曼。”
“消息传出去之后,大量愤怒的奥斯曼人跑到了法兰西大使馆前面,焚烧了荷兰人的国旗,顺便把路过的英格兰人给揍了。”
曾诚当即就伸手拦住了柯志明,一脸懵逼的问道:“什么玩意?你的意思是说,奥斯曼人没有去找哈布斯堡家族治下奥地利大使馆的麻烦,反而去找了法兰西大使馆的麻烦,顺便还烧了荷兰的国旗,揍了英格兰人?”
近代学者程善之在《清代割地谈》统计大清所割之地居然多达“合计一百九十二万方英里,面积之大,八倍于今之日本,六倍于德意志,九倍乎意大利。若加入属国,则西方朝贡国沽罕,十二万方英里。东方朝鲜,八万方英里。南方越南,三十八万方英里。缅甸,三十九万方英里。都计二百八十九万方英里。丧失之多如此。殆去全国五分之二。”
大清真正的以一己之力,做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强之欢心,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从头烂到尾。
当然,大清这玩意儿烂不烂的,跟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并没有什么关系。
朱劲松所在意的,是中原堂口除了大清这么个完犊子玩意儿之外,通过历朝历代开国时期对后期影响的大数据分析,无一不证明了一个理论:趁着能打,赶紧把能拿到手里的好处拿下,就算后世子孙败家也能比别人多败几年。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反面例子。
柯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百一十四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第2/3页)
辽国、西夏、金国,蒙古大汗蒙哥毙命钓鱼城下,横向对比当时的欧罗巴,大怂反而是最坚挺的。
相比之下,大清才是真正的烂到了极致——所谓的紫气东来三百年,本质就是捡了狗成子和吴圆圆的大便宜,而在入关之后,从日射兔子三百只的麻子哥开始,人家大清的夷酋们就时刻准备着退居关外。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家大清是从头割到尾,真正做到了犯我大清者,虽远必割,虽远必赔。
比如说,大清割掉了世界上最深的自然湖泊,割掉了优质的不冻港,就连泥泊尔都能跑到乌思藏驻军,割到最后连李白的老家都给割了出去——要是李白搁大清时期出生,能不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太好说,反正国际友人的身份是妥妥的。
阅读埋葬大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