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也说:“国家极盛于乾隆之六十余年,版舆生齿倍雍正,四夷宾服逾康熙。”
至于后来被无数包衣挂在嘴边玩命吹捧的“康乾盛世”,反倒是充满了讽刺意味——所谓康乾盛世是通常指清朝玄烨、胤禛、弘历的统治时期,从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共计134年,当然也有某些学者试图更精确一点,把“康乾盛世”的起点定为鳌拜倒台的康熙八年,终点为王伦起事的乾隆三十九年,前后一共105年。
但是不管哪一种计算方法,康乾盛世这个词都不是什么好词,因为大清凉了之后,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对清朝皇帝自称的“盛世”多有批判,即使肯定清朝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也仅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称为“清朝的盛世”或“清室盛世”,视之为清朝最昌盛的时期,而不是将其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予以褒赞。
惯用的“康乾盛世”一词,要迟至某个光头校长虎踞琉球之后才出现。
据历史学者李华川的考据,邓拓是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人。邓拓将孟森所言“嘉道守文”前,加上对仗的“康乾盛世”,并在《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中如此阐释:
“历史已经证明,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
显而易见,在邓拓的语境里,“康乾盛世”这个词带有讽刺、否定的意味,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康乾盛世”都是作为史学界惯用的讽刺性概念存在。
比如1963年所出《中国财政史讲义(初稿)》中说:“清统治的衰落,具体到财政的紊乱和枯竭,早在所谓’康乾盛世’前期阶段,已开其端,而且逐步滋长……”
又如,钱宗范1975年在《康熙》一书中批判说:“他们把康熙统治时期的中国,讴歌为‘太平盛世’,或者和后来的乾隆统治时期并提,说成是‘康乾盛世’,这种观点是明显地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美化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
伴随着这种讽刺性的否定,“康乾盛世”一词,也逐渐为人熟知。
甚至到了晚清,在已是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大清的明君圣主们也依旧喜欢以“盛世”自居。
比如,同治十三年,“皇太后四旬万寿”时,清宫所制乐章是:“皇帝仁孝兼隆,圣母万福攸同。盛世人民乐恺,清时景物照融。”(皇帝仁慈孝顺,圣母皇太后也棒棒的,盛世下的百姓都乐开了花。)
再比如如光绪十五年,载湉大婚之时,乐章中又有:“平治修齐逢盛世,中宫位定采蘩时”。
既有皇帝称当朝为“盛世”在先,臣子们当然争相效仿。尤其嘉庆年间后,清人追念王朝的过往“荣光”,更是大赞盛世。
比如,嘉庆十三年进士姚莹曾言:“本朝康熙、乾隆之间,天下富庶,教化洽隆,岂异域殊方所能仿佛者?”
然而到了80年代之后,很多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被重新评价甚至反攻倒算,“康乾盛世”这个原本是用来讽刺的词汇自然也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外衣,一些学者开始用“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称赞清朝中期的经济发展、广阔疆域和文化建设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五百五十二章 康乾盛世的真相 (第2/3页)
过是在填词的时候自我吹捧几句,脸皮远不如大清十二代明君圣主们的厚实。
大清的十二代明君圣主们将“以盛世指称当朝”这种用法推向极致,其使用次数远超此前历代之和。
比如,有学者统计,“盛世”一词在康熙五十六年的《万寿盛典初集》出现73次,在乾隆三年的《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出现52次,在乾隆五十年的《钦定千叟宴诗》出现39次,在乾隆五十七年的《八旬万寿盛典》出现62次。
其中最常见的是“恭逢盛世”、“盛世丰年”之类的陈词滥调,如《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所收,胤禛在雍正六年的谕旨中即有“当此太平盛世”之句。
阅读埋葬大清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