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火器局上马研发的火铳是将点火装置后移的那一种。
这种火铳一个士兵就能使用操作,才有资格叫火铳。
要说什么时候能将装弹后移的时候,那才有资格叫火枪。
戴绍宁说道:“前膛、药室、弹函、手柄(枪托)是我们火器局眼下正在研发火铳的四个重要组成部件。
而这其中,最难攻克的技术问题,就是前膛的枪管打造,如果使用平滑的枪管则打出去的弹丸精度极差,因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带膛线的枪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射击出去的弹丸就具有了稳定性,且射程更远、动能更强。
不过这对枪管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我们火器局已经试验了很多种不同矿石材质打造的枪管,目前还是不够理想,每年朝廷调拨我们火器局的研发经费,大部分其实都用在了设计枪管上。
只要将前膛部件的技术问题攻克,那么稳定性高、射程远的火铳就可以大量生产组装军队使用了。”
膛线。
洪武初,明朝武备志记载,火门枪开始作为军事装备进入到军队体系中。
“每百户铳十。”
这里的铳,指的就是火门枪。
而在陈云甫的眼里,火门枪都没资格叫火铳,就好像以前那些动不动就炸膛的火炮没资格叫火炮是一样的道理。
火门枪的结构及使用原理和突火枪几乎如出一辙,有着精度差、射程短、装填麻烦、需要两个人才能操作等弊处,因此陈云甫从来没打算像朱棣那样搞出一个神机营来。
也就是前装线膛枪,别名,来复枪。
十五世纪初德国将会研发出第一支前装线膛枪,换言之,也就是十余年后。
在火枪的研发进程上,中国在永乐年已经开始逐步落后于欧洲。
虽然这种落后并不明显,但越往后则越大。
等从火器局回城后,陈景和就明白陈云甫今日带他出城的原因是
第四百四十五章:鳗鱼效应 (第1/3页)
在试完火炮之后,火器局又当着陈云甫父子二人的面展示了一轮火铳的试枪情况。
有进步,但效果不理想。
火铳的发展历史耳熟能详,源自唐末炼丹师发现火药,后在南宋研发出第一支投入军队使用的突火枪。
等到元朝时,火门枪开始诞生,元末农民起义大潮其积极的一面就是推动了火器等军事装备的研发进程。
阅读大明太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