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前提是原国没有那么快灭亡,后来的王朝沿着历史惯性大力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跟社会制度有关,山川河流属于一国之君,其余人不可以去利用;所有的土地归于贵族,一旦贵族没有心思开垦只能那么废弃着;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的黎庶则是没有属于自己名下的土地,他们几乎不存在什么劳动热情。
智瑶一直想要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奈何社会阶段就是那样,不能无缘无故将土地分发下去,要不然统治阶层首先就要不稳了。
现在,原国要再次搞大动作了。
首先,原国的太子即将大婚,智瑶拿这个为理由认定应该普天同庆,给予原先的有功之臣进行赏赐,普通黎庶也分得雨露。
怎么个普天同庆法?智瑶的做法就是赐田,给贵族和黎庶赏赐土地,贵族得到的肯定会比较多,黎庶必然是比较少的。
智瑶用怪异的眼神看了一眼智开,纳闷地想道:“这孩子最近怎么一直拍马屁啊?”
之前,智开还说智瑶能比肩三皇五帝,固然在一些行为上是挨上了些许,问题不是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吗?关起门来说说也就罢了,传出去不免要被骂狂妄自大。
如果不算武功的话,智瑶做的那些事情,包括“发明”了纸张、印刷术
,制造出那么多实用的工具,努力推广教育,持之以恒发展医疗,哪个不是致力于改变时代?
不用说智瑶还写出了《法经》这一部着作,仅是《法经》的出现就足够奠定历史地位了。
没有办法的事情,贵族手头上的人手比较多,土地到了他们手上,开垦的难度比较低。
普通黎庶一般一个家庭也就三五人,多一点能够有十来人,给予超过他们所能利用的土地会成为负担。
之所以说负担,原因在于原国对收税进行了改革,不去设人头税,以拥有的土地多寡进行收税,同时制定了十税一的商业政策。
因为时代遗留的问题,纳赋抵消缴税肯定要保留,只是怎么个抵消方式进行了细化。
““黄父”出胥、皂,大原不缺基层,权力可下乡。”智瑶最满足的就是这点。
原国目前的疆土面积约是两百四十余万平方里,以疆域面积跟大一统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不过在人口上则是未必了。
在智瑶的印象中,战国时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就接近四百万,秦国完成大一统之后,总人口约在两千万上下?
只不过,那是两百多年之后的事情,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各种技术变得更先进,再来就是土地的开垦更多,肯定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智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之前是真正的封建时代,开垦出来的农田数量非常有限。
到底有限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每一个家族都不一定将自己的核心区域开垦出来,不用说其它区域,以至于大片的土地就是那么荒芜着。
智开笑着捧跟,说道:““黄父”出胥、皂,两宫出将、宰,此乃父亲不朽之业。”
春秋的早中期,凡是有抱负的人,他们无一不是奔着“不朽”而去。
什么不朽?就是立功、立德、立言,真正做到的人极少,公认不朽的人物也就一位管夷吾。
就是辅左吕小白完成九合诸侯的那一位管仲,他一直到两汉都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后面的朝代为什么被取代,要问儒家了。
春秋时代跟不朽挨上边的人,还有赵鞅、智罃、赵武、中行偃、晏婴、子产,再来就是强行碰瓷的师旷。
第517章:谋而后动 (第1/3页)
对于智瑶来说,历史早就已经给出答桉,人永远是一切的关键,教育跟得上就不怕国家无法强盛起来。
在封建时代,大部分的工作依赖劳动力,只要有充足的人口,哪怕上层烂到不行,国家总归是能够吃到人口红利。
当然,人口过多也会出现反噬,比如土地不够形成的社会矛盾,以至于每每出现土地问题,封建王朝就要面临改朝换代的危机。
诸夏的王朝,大多就是因为土地问题而灭亡。这并不是历朝历代不想开拓,好些王朝将周边有价值的土地都给占完了,着实是找不到新的扩张方向。
阅读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