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赵构派耿延禧前来担任接伴使,可见他对投降不是没有想法,不然他大可以直接就将王伦斩杀,以示他跟李存不共戴天的决心。
很快,王伦一行就被耿延禧给接到了济州的使馆当中。
从这一路的接待规格上来看,赵构对王伦他们的来访很重视。
王伦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进而将提着的心给放了下来。
等王伦他们入住好了,耿延禧就迫不及待的对王伦说:“王大使,我家大王想借看一下使人携带来的御笔,可也?”
赵构又打开了韦氏等女的家书。
虽然韦氏等女已经尽量修辞了,可赵构还是清楚的了解到,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惟忠则代表军方表态说:“征乾乃将帅事,愿大王即皇帝位,见正帝位,惟忠等身膏草野,图报大王。”
就在这时,硬探郑安突然回来报告:“禀报大王,有乾贼使臣王伦前来给大王送家书,并带来乾主御笔。”
对于李存派遣使臣的目的,众人心知肚明,无非是招降,威胁,以及警告。
主战的人劝赵构,不必见王伦他们一行,直接派人将王伦杀了便是。
可是,主和的人则劝赵构,见一见王伦,又有何妨?
王伦眼皮都没抬一下,说道:“我家皇帝陛下令我见到康大元帅后,将御笔亲自交给他,不敢先给别人看。”
耿延禧亮出赵构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令牌,表明他是赵构派来的,又反复恳请,王伦才把李存的御笔以及韦氏、邢秉懿、田春罗和姜醉媚的家书拿出来交给耿延禧。
耿延禧没敢打开看,而是在第一时间就将李存的御笔、韦氏等女的家书全都拿去交给赵构。
赵构没有着急看家书,而是先打开了李存的御笔,结果上面只有一句:“朕只给你这一次机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赵构看得皱眉不已!
见此,赵桓很欣慰,因此,在耿南仲从内殿退出了之后,赵桓还是派了个内侍跑来交给耿南仲一份御笔:耿延禧速宣回奏事。
然而,耿南仲看着御笔沉思了一会儿,转身又回到内殿,向赵桓奏道:“康王为国出使,臣子之不肖,得奉使左右,幸也。若独宣回,臣何面目?”
赵桓很感动,于是撤销御笔,同时下旨,任命耿延禧为龙图阁直学士,并赐给耿延禧一大堆宝物,让耿延禧跟赵构走了。
如此一来,耿延禧才能成为最早追随赵构的人。
又因为有这一事,赵构此时最信任的人之二就是耿南仲、耿延禧父子。
最终,赵构采纳了汪伯彦等主和的人的意见,派耿南仲之子耿延禧担任接伴使,迎接王伦一行。
想当初,赵桓派赵构去找李存议和时。
赵构请求派文臣耿延禧和武臣高世则二人任参议官一同随行。
赵桓准奏。
但赵桓考虑到,耿延禧是他最亲近的大臣耿南仲的独子,因此还是问了一下耿南仲的意见。
集结在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外面的宋军将士,也连声高呼:“万岁!万岁!”
这拥护的声音很是洪亮,震天动地,让赵构都不禁有些心动!
这时,各地拥护赵构登基称帝的表章也到了,耿南仲趁此机会,再劝赵构:
“二圣南狩,大王今欲与乾贼死战,奉迎銮舆,此大王孝悌,已足以昭假神明。何举不利?天下幸甚。然奸雄睥睨,事未归一,愿少须之,先了此一侧面大事,然后回戈京师。名不正,则言不顺。大王若早为之计,乾贼必破矣。”
黄潜善也劝道:“愿大王催促诸头项人马,会合于京城下,张大军声威,彼自胆落,宝位有归。乾贼不知宋德在人已深,卿士大夫诸军百姓亦不为使。大王可以不烦伐鼓,只消传檄京城军民,一呼胥叛。大王于是征乾,奉玺以迎还二圣,似未为晚。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愿大王早图之。”
赵桓对耿南仲说:“康王要求卿之子为官属,他不辞而往,朕甚嘉之。”
耿南仲回答说:“臣只有此子,国家艰难之时,岂敢辞?”说着说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见此,赵桓一时心软,给了耿南仲一个机会:“宣来奏事如何?”
——如果耿南仲当时同意了,赵桓应该就会将耿延禧给留在东京汴梁城不让耿延禧去冒险议和了。
可耿南仲当时还算有担当,直言谢绝道:“康王既往,而臣子独宣,无此理也。”
第二百九十四章 赵构:我有百万大军!(求月票!) (第2/3页)
再有,万一将来赵佶、赵桓回来,哪怕只是赵谌回来,他若是登基称帝,都肯定是有口难辩,到那时,肯定得是骨肉倾轧,人间惨剧。
有这么多问题摆在这里,赵构真不知道他该不该当这个皇帝?
见赵构犹豫不决,耿南仲伏地恸哭,然后一边率众人再拜,一边说:
“二圣南狩,大宋无主,群心惶惶。大王不早为之图,后时有悔。愿大王以宗庙社稷为念,速继大统,先正尊位,乃议奉迎,生灵延颈以望,愿大王幸听,俯徇群情。臣南仲率群臣昧死上言,俯伏再拜!”
阅读干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