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猛地跳起来,抽了年轻人一巴掌,怒道:“说什么混帐话!”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但明明说的好好的,突然间老头子发怒,抽了儿子,显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边分着,一边还摇头晃脑的咏诵《离骚》中的诗句,食用鲜花,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屈原也不能免俗。苏轼当然是此间拥趸,但长期以来,苏轼的鲜花菜肴经常连他自己都咽不下去。最出名的就是油渣牡丹花,够高贵,够艳丽,但是不好吃。
木兰花在早春就出现,味道清雅,花香不浓重,佐以白糖,作为馅料,再裹上酥油制成的面皮,烘烤之后,油香四溢,咬一口,馅料中微微透着淡雅的花草香,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
可惜,在家里,没一个喜欢吃花的志同道合之辈,这让苏轼非常气愤。
看着李逵将手中的木兰饼递给了身边的老人,苏轼气地的瞪眼还击。要是在之前,他也不敢如此奢靡,但如今,一百多贯的官俸他都不在乎了,还有什么比得上作为雅人更让他开心的呢?
有了美食,风雅的物件,却没有了分享的人,这让苏轼非常苦闷。
苏轼深以为然,颍州大户侵吞百姓的田产都是这个套路,但是他有一点不明:“难道你们春播借来的种粮,不是按照借来的粮食来还吗?”
“虽说如此,但三月播种,粮价按五十文算,六月收割粮价十五文算,借一斗,最后至少要还四斗多,百姓苦不堪言。”
“万一还不上呢?”
“用田产抵押,想跑也跑不了,也不能上山!”
……
可惜百姓哪里知道木兰花的高雅淡泊之节,狼吞虎咽般的将饼子吞下,刚刚吃过一些食物的肚子反而更饿了。
只不过这时候苏轼也没办法,他不是来送糕点的,而是来体察民情的。和王安石的会晤,虽然是几年前,那时的王安石被解除了官职,在老家养老。而苏轼也对当年深受囹圄之事,渐渐淡忘了。才了他们那一次的会面。
王安石给苏轼介绍他变法的原因,目的,还有手段。
苏轼深有启发,最让苏轼触动的就是,王安石一再告诫,底层百姓的事才是国之大事,百姓的肚子,才是大宋基业能否延续的保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田间老汉显然是这群农夫的尊长,他们将晌食分享给苏轼,那是出于对客人的好客之情,同行是对苏轼的敬重。
但食物并不精美,反而是粗粮野菜团子。
吃起来颇为涩口,勉强能够下肚而已。但苏轼拿出来的糕点,一看就是精美昂贵之物,普通人根本就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吃了。
苏轼却撑开双手兴高采烈的分了起来:“长者童子皆有份,至于壮夫就要不足了,但是不要紧,明日,明日我还接着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从那以后,苏轼开始深入民间,经常会了解采纳百姓的诉求。
“几位,几年播种了多少田地,是租种的还是自己家的田地?”
首位的老者开口道:“学士老爷,一半是租种的官田,自己家也有几亩薄田,另外还要租种一些田,才能度日。”
“以前一直这样吗?”
“以前我家还有十几亩田地,只不过这些年青苗法废除之后,每当春耕之际,都要欠下一些饥荒。加上粮食卖不上价,田产已经少了一半。”说话的这位年轻人脾气很冲,显然对于官府有些不满。却被老人给制止了下去,呵斥了两句土话,老人这才说道:“学士老爷并非说你,而是百姓……苦啊!好在学士来了,春耕的种粮都由官府安排下来,我等负担会小很多。”
第174章 旺火烹油 (第2/3页)
,还和百姓分享他带来的糕点:“诸位,尝尝我的木兰饼。”
苏轼从食匣里拿出一个个比小孩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木兰饼。
看着可人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不是花香,而是酥油的香味。就这一匣子木兰饼,耗时耗费不说,还造价奇高。毕竟酥油从来没有便宜过。
“学士大老爷,这如何使得?”
阅读李逵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