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当然读书了。

但印度人更偏向于数学和经商,这让陈嘉猷嗤之以鼻,尤其是商贾,若高层注重商贾,那岂不遍地铜臭?

陈嘉猷预计要在印度居住两到三年的时间,并打通印度通往大明的商道,才能返回大明。

他的使团,共有782个人,卫兵五千,其中有骑兵、步兵、火枪兵、水师等等。

使团以举人为主,皆是语言精通之辈,善于外语,到了印度,就得学习当地的语言,然后将一切都记录下来。

在贝叶上写书法,别开玩笑了。

“诸君,只能靠记忆了。”

陈嘉猷开始背,使团的人分一分,把所有书籍背下来。

这些书,也是要带回大明的,万一书籍在路上被损毁,就得靠记忆默写出来了。

罗第在宫中吃喝玩乐,闻听明使竟关起门读书,他笑明人愚蠢,那些书籍有什么可看的?

使团都是文科生。

古印度的书籍,以数学、医术、天文最为精湛,文学远远不如大明。

让文科生背数学公式,实在难为他们了。

倒是印度的中医,让陈嘉猷等人发现了新世界。

印度中医和大明中医异曲同工,都是以治病先治人为核心,开创的医药体系。

印度还多了一门,外科,手术的雏形!

陈嘉猷的使团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捧着这本写在贝叶上的印度医书《妙闻本集》,手不释卷。

这本书的名字,是陈嘉猷给起的,书上没名字,陈嘉猷通读之后,猜测应该这是本名,仅限于猜测。

众所周知,皇帝重视医道,而开辟交趾,以医道为先。

而使团中,有二十几人精通医术,还配备了14个太医。

“套针输液?那不会伤害血肉吗?”

一个太医疾呼:“还有用烙铁烙痔疮,做眼睛手术,天呐,这上面还详细写了如何练刀工!”

“这不是华佗的青囊书吗?”有太医惊呼。

上面有详细的用尸体练刀术的方法,甚至还有用手术治疗不孕不育的办法。

治疗疾病的办法,让人大跌眼镜。

“妖书,这是本妖书啊!”

有人疯了,他们学了一辈子医,没见过用刀把人劈开,进行手术的,那不是害命吗?

这本《妙闻本集》,还有治疗瘰疬(肺痨)、天花出疹、麻风病病变、狂犬咬伤等等的方剂。

“这是本宝书!”周正方疾呼。

周正方是景泰九年恩科进士,他擅长医术,所以被鸿胪寺挑中。

“陈大使,这印度医术,似乎比大明更加发达,而这医书,绝对不止这么一本,肯定还有更多医书!”

周正方激动地站起来:“咱们一定要把这些医书,带回大明去。”

“这上面的手术,我、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新的一扇门。”

“若如此治病有效,那我们就要创出新医道了。”

周正方激动的来回走。

陈嘉猷虽对医术不甚精研,但也是知道一二的:“青囊书的失传,是我国医术的大憾事,如今青囊书再现人间,是一定要带回去的。”

“印度不重视书籍,我大明却嗜书如命,我们既然在这里,就要大批量收集书籍。”

“必要的时候,可派人先回去,请大军护送吾等回国。”

诸人点点头,以陛下对书籍的喜爱程度,一定会同意的。

周正方看向太医:“诸位太医,必要的时候,要请诸位和印度医者辩经,请莫要敝扫自珍,即便败了,也没有什么羞耻的,当学人长处,毕竟此地更尚宗教,而我明人更务实,当学真本事。”

“下官等知之。”太医躬身行礼。

他们出京时,皇帝就诏见了他们,一方面是照顾好使团,另一方面则是寻找抵抗交趾疾病的方剂。

使团齐心协力,很快就将所有书籍翻译过来了。

陈嘉猷又入宫,请求罗第王多赐书籍。

亏得大明皇帝出手阔绰,否则罗第王就把这群书呆子赶走了,出使异国,还在家里看书,脑袋有坑吧?

他将原宫中所有典藏,都赐给明人了。

陈嘉猷发现很多部医书。

这些医书是用贝叶写的,上面没有著作者的名字,甚至书的名字都没有。

是王宫里清扫的臣子在垃圾里发现的,一块钱卖给陈嘉猷的。

竟然都是医书。

要不是陈嘉猷买来,他们都扔了。

《遮罗迦本集》、《八支心要集》、《八部功总集》、《迦叶波本集》等等。

这些名字,都是陈嘉猷填上去的。

他根据书里的内容,众人商议后起的名字。

这些珍贵的书籍,竟然被当成垃圾,这让陈嘉猷对印度的鄙夷,又增加了一层。

使团人手足够多,很快就把所有医书都翻译过来。

这些书籍,和黄帝内经有几分像,可以合编成一著作。

但现在没人有这个胆子,敢重编黄帝内经,得带回大明,经过诸方合议,再行定策。

倒是太医院的太医回来,带回来一个很不幸的消息。

王都德里的医者水平,十分低下,远不如大明太医,甚至他们都不知道何为外科,中医水平十分低劣。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啊,自己国家的瑰宝,竟无人学会。”陈嘉猷很无语。

明人嗜书如命,这里弃如敝履。

他们先人的伟大著作,竟然被当成垃圾,而民间医者竟不知这些珍贵的著作。

“咱们能不能将印度的全部书籍,带回大明?”

副使张元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反正他们不重视书籍,只看重钱财,咱们可先搜罗宫中书籍,再去民间购买古书。”

“不管什么书,只要是书咱们就收。”

“陛下有多是钱,咱们多花点买书,陛下肯定不心疼。”

这话引起一片大笑。

皇帝珍爱书籍,让士大夫非常满意,尤其皇帝公开皇家藏书,此事在民间极具声望,甚至有传言说是千古第一爱书的皇帝。

“可怎么运回去呀?”陈嘉猷苦笑。

是啊,收集容易,运回去难。

“不急,陛下终究会荡清云南,若从云南出国,穿过上缅,就能抵达孟加拉部落了,穿过孟加拉,就能走船到咱们这边了。”

张元祯道:“或者翻越雪山,从乌斯贜回国。”

陈嘉猷幽幽道:“最好是走水道,走海路最快。”

“若遇到风浪,翻船了呢?这些书籍可就没了呀!”周正方反对。

“不如,咱们也用贝叶写字?”张元祯道。

“用贝叶?那岂不退化了?”有使臣觉得这是蛮夷的做法,不屑为之。

“不!”

“贝叶上的文字,不怕水,不易腐烂。”

“这地方如此炙热,咱们用纸书写之后,很容易掉字、花字。”

“很有可能因保管不善,一腔心血付诸东流。”

“此地遍地都是贝叶,咱们可多多抄录几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奈何纸张不够,陈嘉猷等人去购买,发现没有地方卖纸,好不容易找到卖纸的地方,价格高得让人咋舌。

陈嘉猷决定,也用贝叶翻译。

为什么印度语,像鬼画符?

因为是在贝叶上书写,写不出正经的字来。

而大明的汉字为何是书法,因为是在纸上书写的!

这一套流程把罗第整不会了,那破书愿意看就看呗,还用允许?咋的,大明的书还不让人看啊?

真别说,大明的书没人讲,你一辈子也看不懂。

陈嘉猷得到很多前朝的典籍,似乎很多都是孤本,罗第王竟直接送给使团了。

在路上,使团就学会了印度语。

得到书籍后,这些人就开始研读印度书籍,并开始翻译。

占了首都,就可以建国了,剩下的就是传檄而定。

陈嘉猷听着身毒国王洋洋得意的解释,竟觉得十分玩笑。

而看完地图才知道,罗第王朝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北方,信德、旁遮普、北方邦等地区。

大明对身毒,已经十分十分陌生了,还是看元朝史书来了解的。

在短暂交流后,他才知道,翻译有错误,身毒,翻译错误,更准确的翻译为印度。

路途遥远,有三人病死路上。

陈嘉猷要带回去印度的书籍、特产,以及佛教的一切东西,将佛教彻底带回大明。

他们带来了,皇帝陛下的赏赐物,几百车重要物品,以及大明的书籍、瓷器、丝绸、茶叶、纸张等贵重物品。

然而,罗第王只喜欢金银等俗物,对书籍置若罔闻。

居住一段日子后,陈嘉猷请求罗第王允许明使观看印度书籍。

文字是记在贝叶之上的,和缅甸、老挝、柬埔寨是一样的,都是以贝叶为书。

历史有错误,陈嘉猷清晰的记着,唐史中记载,唐人将造纸术传入印度,那么印度怎么没有纸呢?

“我们的纸张很宝贵,要留着记载经文的。”罗第是这样解释的。

陈嘉猷目瞪口呆,纸张不用来记载文化,竟然记载经文?

难道印度人不读书吗?

然而,印度上下,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国名为印度。

这就有意思了。

这是国家,还是部落啊?

陈嘉猷发现个有意思的事情,印度竟不知道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历史,竟然从他这个明人口中知道的。

陈嘉猷给罗第王朝君臣讲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讲的竟然是印度历史,何其可笑。

陈嘉猷翻译为罗第王朝,于景泰二年建立。

这样一个年轻的政权,在陈嘉猷眼里,竟显得垂垂老矣。

第一任国王巴赫鲁尔·罗第,是赛义德王朝信德总督,夺取了首都德里,就建立了新王朝。

说起来跟开玩笑一样,就如隋末乱世,王世充打下洛阳,就称帝了?天下就威服了?

然而,这在身毒,并不奇怪。

罗第恍然,原来我们是这样来的呀。

然后,就没了。

也没记载下来。

宫中没有史官,对自己的历史竟仿佛在听故事一样,听完就忘记了。

而且,印度也没有纸张!

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 (第2/3页)

 但是,陈嘉猷竭力说服皇帝,认为出使身毒,当派进士,又是陛下近臣,才能在身毒纵横捭阖。

景泰九年年末,定下来出使身毒。

于景泰十年三月使团离开北京,足足走了一年零五个月,到访中南所有国家,最终抵达身毒。

如今控制北身毒的是一个全新的政权。

阅读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