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感雒神赋 (第2/3页)
又行了数里地,只见一座官亭有数十人静静而立,身后更有近百人的奴仆。望见牛车过来,有人扬声叫道:“来者可是陈留蔡伯喈?”
车夫立即应道:“正是我家主人,未知尊驾等人可是前来迎接我家主人的故交?”
“正是,我乃谯郡曹孟德,这位是汝南袁本初,南阳何……”
坐于车中的老者蔡伯喈不竟老泪如泉涌,口中喃喃的说道:“不意十二年了,雒阳城尚有记得蔡伯喈之人……昭姬,明姬,速速扶为父下车,为父可不能在老友们面前失礼了。”
女童嘟着小嘴,与姊姊扶老父下车,只见老父老泪纵横,颤悠悠的抱拳与诸人见礼,共议旧情,女童却转头偏向一侧,不去理会这群男人们的举动。
等进了官亭,女童好似见着了一件稀奇事,放开老父,跑到了亭柱跟前,伸手展开了一张半烂的纸张。看不数眼,便直叫道:“姊姊,姊姊,快来看好文呐。”
正被那位名唤曹孟德的中年男子偷看得浑身不适的姊姊,顿时松了口气,借机告离,来到了女童的身侧。只见那纸张上正以一种从未见过的字体书写着绳头小字,但字迹却如初学者那般粗细不一,有些难看。不过其中的文字却又苍劲有力,饱含书写人的锋锐之气,这应当是武人所书。
再看文章,开头写着《洛神赋》三字。洛神为传说中的女神,乃上古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想来是那名武人畅游洛河之后,心中有感而发,特书一文,以示后人。
又观正文,姊姊不由哑然失笑,明明是百姓的常用俚语,哪里是文人专用的赋文。看来这武人的文采不好,作不出文人赋文来。姊姊心头一动,莫不是妹妹也发现了那名无礼的中年男子,而特意将已唤来解围的。
姊姊不由感激的看了妹妹一眼,但见妹妹正欢喜的看着正文手舞足蹈,却又不像。姊姊只得静下心思细观正文,看看到底是什么好文,能让古灵精怪的妹妹大为赞赏。
“中平六年二月,吾来到京都朝觐任职,畅游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吾从京都雒阳出发,向东而游,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
……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姊姊不由呆呆的望着木柱上的赋文,心中却如潮起潮涌。这是好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三国志之大白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