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小说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小说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小说中,作为崂山传人和崂山派的人会对这《酉阳杂俎》如此看重呢,还别说别的,当年还在练功的时候,师姐就说过有一天要能找全《酉阳杂俎》的外篇,则就可以得度鬼之道。
她也曾对我说,说这本书的正篇写的内容一般人看来是志怪,可是真正干过这一行的人会知道,他所描述的很多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据她分析,一定会有外篇在讲述方法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度鬼的方法在外篇里。
想到师姐,我不禁又想起了很多的前尘往事,真不知道她现在是否真的就在香港呢?
第六十七章 酉阳杂俎 (第3/3页)
民族乐舞。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录了唐玄宗开元以后关于乐部、俳优、歌舞、乐器、乐曲等方面的主要资料,尤其珍贵的是,他不为俗见所囿,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歌唱家、琵琶家、演奏家立传,因而提高了《乐府杂录》在唐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师父曾说过,作为崂山传人,不但要对自己门派的精髓有所传承,对华夏大地上的一些文化也要有所感悟和了解,因此,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对那些留传在民间的志怪小说,传闻野史有所了解。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怪小说一般来讲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师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汉代以后,儒教、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阅读度鬼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