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锦绣良缘之北地王妃

〖锦绣良缘之北地王妃〗

第105章新旧交替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05章新旧交替 (第2/3页)

他了。”太子出列说出自己的担忧。

“他是朕的儿子,是朝廷的官员,他敢?”皇上震怒。

“皇上息怒。”翰林学士站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北地气候寒冷,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属于冬季,即使陵王鼓励百姓多开垦土地,收入也微小。而且皇上刚刚下了圣旨,让陵王用赋税替代了军饷和粮草,陵王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启禀皇上,北地气候寒冷,能种植的大多数是豆类,老臣可以肯定,即使陵王鼓励百姓大面积开垦土地,一年的收入也不会有多少增加。”大司农也站出来。

“父皇,儿臣觉得北地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北边还有鞑子骚扰,这么多年陵王兢兢业业守着边城,才将鞑子挡在外部。如果赋税不足以抵上军饷和粮草的话,一定会影响到边城的安危。”八皇子也拱手站出来说。

太子冷笑着看着八皇子,“八皇弟是在埋怨父皇下的旨意?”

皇上听了脸色一冷,八皇子心里暗自叹息,面上却很严肃,“请父皇明察,儿臣只是关心边城的安危。北地一边的赋税到底有多少,父皇比儿臣更加清楚。这些年,江南各处天灾较多,让朝廷负担起北地的军饷和粮草,父皇的压力也很大。但是既然想让马儿跑,就必须让马儿吃饱,陵王鼓励百姓开荒种田,无非也是想凑足了粮草,好为父皇解决掉后顾之忧。”

皇上看到八皇子大气凌然的模样,又想到这些年这位儿子对朝廷之事向来没有什么野心,在心里衡量一下,倒是赞同了八皇子的话,“八皇子说得言之有理,陵王镇守边城,北国的鞑子向来对我大秦虎视眈眈,有陵王在,朕倒是少了后顾之忧。既然朕让陵王以赋税代替军饷和粮草,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皇上一句话,完全堵死了太子和太师继续说的话。

“皇上圣明。”一群大臣高呼。

“皇上,臣觉得太师也是为朝廷朝廷着想,虽然说北地是陵王的封地,但是重要的官员还是应该派朝廷内的臣子去监督比较好。”上一届的状元袁彦召站出来禀报。

朝臣们听了都点头附和,北地虽然贫瘠,气候不尽人如意,却很重要,北地可是大秦的后部屏障。如果让陵王一家独大的话,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皇上听到袁彦召的启奏,微微皱起了眉头。“众位爱卿觉得袁爱卿说得如何?”

“皇上,儿臣觉得袁侍讲说得有道理。”太子赞同地看了袁彦召一眼。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谁去比较好呢?”皇上问。

此言一出,下面顿时鸦雀无声。

北地是苦寒地带,每年送过去的,不是犯了罪的重罪的人,就是朝廷送去的征兵。让这些朝廷享受花天酒地的官员到苦寒去做芝麻小官,谁愿意?

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静悄悄,再无先前热闹的讨论声了。

八皇子苦笑不已,这就是大秦的官员。皇上贪图享乐,每年后宫进去的美人不计其数,国库里的银子全都花在花天酒地之上,下面的官员跟着学,个个贪墨的厉害,皇上也不管。即使他对朝廷之事没有兴趣,也知道国库里空虚得厉害。

现在,让这些人去北地吃苦,谈何容易?

“众位爱卿刚刚说的不是挺热闹,这会儿却是为何?”皇上脸色十分难看。

大臣们集体低下头,再无一人说话。

“微臣愿意为皇上分忧。”就在气氛紧张之时,终于有人愿意站出来了。

众大臣回头一看,原来是新科状元邵柳峰。

“微臣也愿意为皇上分忧。”袁彦召站出来。

“微臣愿意为皇上分忧。”这一次站出来的是武状元武杰。

太子微微皱起了眉头,上一届和本届的文武状元倒是出来三个,他怎么觉得有些不妙呢?

“皇上,微臣也愿意为皇上分忧。”翰林院大学士梅大学士最终也站出来。

“父皇,送往北地的官员怎可太多,儿臣觉得送去一人即可。”太子站出来反对,梅汉卿是翰林院的大学士,在学子中间影响很大,如果他去了北地,必然会影响到后来的年轻学子。

“皇上。”梅汉卿拱手,“微臣觉得,北地地广,陵王管辖的地域太广,如果只去一两位官员,又怎么能管用。只有过去几个皇上身边的人,相互扶持,才能对陵王构成胁迫。”梅汉卿说。“微臣愿意携家带口过去扎根在北地,为皇上分忧。”

皇上虽然有些昏庸,但他也知道梅汉卿的个性。这个臣子为人十分刚正不阿,在朝中得罪不少官员,在年轻的学子中间却影响巨大。

这样的人用着倒是放心,再看看下面的袁彦召和邵柳峰两个人,加上武状元三个人,正你瞪着我,我瞪着你一言,三个人似乎谁也不服谁。想到自己手下的密探禀报过,这三位好似谁也不服气谁。皇上的心中立刻有了主意。

“梅爱卿赤胆忠心,朕准了你们。”

“微臣谢过皇上,微臣到北地以后,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重托。”梅汉卿跪下谢恩。

袁彦召三个跟着也磕头谢恩。

“退朝。”皇上打了一个哈欠发话,昨夜在萧美人那儿卖力耕耘了一夜,他也累坏了。

大臣们三三两两散去了,太师大步追上太子,“太子殿下怎么看待今日之事?”

“北地气候寒冷,地广又能如何,楚随风能折腾就让他折腾好了。现在要防备的是楚王,不过,楚随风排除异己,也不得不防,对梅汉卿几个,找机会好好拉拢一下。”

在太子看来,整个大秦将来都是他的囊中之物,皇上不着调,他不能任由着别的人坏了他的天下。所以,对于楚随风,他的态度既是防备,又是拉拢,底下的朝臣,更是。

梅汉卿几个回去后,根本没有交集,各自忙着让家眷收拾家里的东西,能卖的则卖,能带走的则都带走。

让皇上和太子比较放心的是,听说梅汉卿的夫人带着孩子闹了一场,好似并不愿意跟着他到北地去受苦,可是梅汉卿坚持不松口,闹了一场以后,经过多方人说话,最后他的夫人才答应下来。

倒是袁彦召几个,都是寒门出来的,家世比较简单,最后都是轻装上阵走了。

朝廷了少了几个不入流的小官员,对于皇上来说,无关痛痒。太子很会做人情,那几家走时,不但亲自过去送别,还特意送了不少礼物过去。

袁彦召和邵柳峰对太子感激涕零,再三道谢过后才带着家眷走了。至于武杰是个大老粗,太子和他根本说不上话。梅汉卿则清高很多,太子送来的礼物要不是梅夫人抱着不放,根本就不会收下,就更别提要让他对太子感激了。

太子看到梅汉卿还是一副臭脾气,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太子心里怕啊,北地重武,楚随风这个封地的霸主本身就是战神,他的身边更是聚集着不少江湖能人,还有罗家、司家、吴家这样的武将追随,要是楚随风身边再多了梅汉卿、袁彦召这样的文臣辅佐,太子想想就不寒而栗。

那么,将来,北地的陵王将是他太子最难对付的人。

太子带着侍从看着梅汉卿几人的马车离去,心里一阵忧愁。

楚随风做事雷厉风行,丰城里凡是犯事的人,全都被处于了极刑,不分男女老幼。凡是在现场看过的人,传说即使回去也都好几日不能吃喝,那是被恶心的。据说,丰城集市口用来杀人的土地都染成了暗红色,用血流成河来形容也不过分。

“喜报、喜报。”十里村村民正在作坊里忙碌着,忽然听到外面锣鼓喧天般响起来。

“出啥事情呢?”白嫂子问。

“不知道。”

“咋有锣鼓的声音?”

报信的人到了村子里,敲了半天的锣鼓,竟然没有发现人涌出来,这个村子也太古怪了一些。报喜的人拿着锣站在村头摸着脑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锦绣良缘之北地王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