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崛起

〖甲午崛起〗

【1285 没法对曾思平说清楚的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清朝整个朝代政策的核心,不是中国传统的治天下,而是为了保证“一姓之荣辱”,所以慈禧才会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换做其他朝代,早就被天下人骂死。

不只是败战赔款,在原本的历史中,中法战争局势后来逐渐向清方倾斜,但清廷高层还是放弃了对越南的保护权,并且开放了西南区域对法国的通商,法国势力逐渐由西南渗透;中法战争期间,中日在朝鲜也有冲突,但清廷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是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在朝鲜拥有同等地位,一旦朝鲜起乱,无论中日皆可派兵。

而朝鲜是大清的藩属国,根据条规等于清廷变相地放弃了在朝鲜的绝对主导权,朝鲜同时向日本赔款50万元。

清廷在军队建设上有没有投资?有,而且恰恰是对军队的投资带动了洋务运动。

慈禧在很多情况下都倾向于保守派的意见,唯独在北洋舰队的建设上绝对支持李鸿章。太平天国平定后,清廷就有意识地进口洋枪洋炮装备淮军和练军,同时也裁减绿营的规模方便建设练军;中法战争结束,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廷开始进口军舰,并派遣留学生赴洋进修海军学务;甲午战争结束,新陆军的训练立即展开,而八国联军入侵,旧式军队全军覆没,袁世凯着手训练北洋军,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洋务大臣们缺乏商业头脑,盲目购置设备,不但重复引进造成浪费,还时常被外商蒙骗。晚清从国外买入舰船不足百艘,竟花去白银2000万两,其间各种黑幕、丑闻不断。

活动于中国的各外国官员、技术人员为了本国利益,怂恿清政府大量购买本国武器,德国人工程师要买德国货,英国官员要买英国货,性价比感人至极,清政府居然都不能分辨,国家的军队建设,绝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弄起来的。

还有,即便是买来了足够打长期战争的军火,满清也不可能打持久战,持久战的前提是什么?人民战争。这就意味着什么,要发动群众。然而满清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发动以汉族为主体的人民群众。

一旦汉族被发动了,那满清的执政根基就会不稳,对于满清统治者来说,被发动起来的汉族群众的威胁,远大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太平天国刚灭,满清就忙不迭地要裁湘军、淮军等汉族武装。

清朝闭关锁国,拒绝外来先进事物,就是为了保持满清骑兵不丧失优势,防止数量很小的满人,在火器兵器的时代,淹没在汉人的海洋里,连个浪都翻不出来。

【1285 没法对曾思平说清楚的事】 (第2/3页)

经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左宗棠的楚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都已经扛着夏普斯特和******膛线枪了,和列强的装备差距很小了。

此时京旗部队的神机营、火器营装备的全是西洋枪炮,但是受限于腐败的军制,中世纪军队拿再先进的武器也不可能打败近代陆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由皇帝下令紧急制造,数月内,仅镇海炮局就铸成大小铜炮117门,耗资近11万两,效率低得令人发指。洋务运动开始后,江南制造总局的开办经费起初为54.3万两,1849年已追加到94.3万两。湖北枪炮厂,启动资金80万两。

仅浙江机器局、金陵火药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山东机器局、江南制造局7家军工厂,总共投入资金就高达4200多万两!

阅读甲午崛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