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六道 (第2/3页)
吃肉、大秤分金银’,实在造就不出多少文明气象,而梁山遂不得不在宋江的带领下招安归顺,报效朝廷。实质则是宋江标举忠义走上了儒家的道路。世人愤懑于五浊恶世贪欲横流,对贪官污吏多致不满,因而对宋江之流的结局扼腕叹息,但是啸聚山林实在不能称之为一种出路。
诚之先生有言,世上只有良心发现的个人,而没有良心发现的阶级。而宗教家常欲造就一种觉悟的团体,其结果势不得不事倍功半。即如墨翟的感召能力,能使数百墨者赴汤蹈火、战不旋踵。但使一集团扩充至千万,能否个个保有高尚之人格就大可置疑了,况且一集团一旦气候大成,求功名利禄私心充斥的必然如蚁附膻,而无从甄别善伪。即如齐国田横自刎之日,五百壮士同心赴死,然而却不能兴复齐国抚慰百姓,义气固然值得称道智能恐怕有所不足吧。
墨子提倡兼爱,尤为人所称道。人人相亲之义这在耶教、佛教甚属寻常,近世洪杨且加以援引倡言天国,事实却又如何呢?儒家并非不讲兼爱,只是承认‘爱有差等’,从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人之幼’。墨子兼爱,要对待天下的父亲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孟子讽刺他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仁者,人相偶尔。便是说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标举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是两两对举的,通俗的说,人与人的感情是相互的,路人的父亲与吾人有何恩何德,吾人讲尊老爱幼无非是将亲人之爱扩充起来,这无差别的兼爱实在是感情上办不到的。孟子讥之为无父,实在这种兼爱只有生无父母的人有可能做到,或者宗教上出家的人。墨家近似宗教于此也可见一斑。
宗教上的高僧大德超世独出,自然是一种伟大的人格。但是世俗中真正能出家信从的毕竟是少数。乃至有些地区不得不相互妥协,使僧侣娶妻纳妾保有家庭。
家庭是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月老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