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122章 :大将军立志论人材(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2章 :大将军立志论人材(二) (第2/3页)

过一边,然后也走到栏板边,装作向远处眺望。“大将军遑遑之言孤是听明白了。只是大将军究竟是要孤如何中兴社稷”

高澄心里叹息一声,淡淡道,“与长安宇文泰这一战是免不了了。恐怕就是来日烽烟燃起时也唯有自强求胜,南之梁国北之柔然必是静以观变从中取利,顺风摇摆之际能不与我为患已是幸事。既如此,当以今日始,以重兵戈。豢养军士过多必是重负,恐力难支,不必扩充人数,只要有良将精兵即可。先于战之前于今日多思之,至时不会措手不及即可。必要时可先发至人,出奇制胜。”

“大将军若思良将,可有人选”元善见忽然看了一眼一直静立一边的高洋。

“若论选材,大魏才华卓著者不计其数,只是都因风蔽日难以让陛下选用。”高澄似有所指。

“这是为何”元善见讶然。

“陛下岂不知如今选材不重人材吗”高澄毫不避讳地坦然道,“重年貌,重履历,唯不重材,更何来有用之材。更有甚者,御史中尉高慎之流,竟真是以国为家,其选中的御史不是亲戚故旧,就是乡党族人,以此辈在军监察武职官吏,臣不知高慎竟是要将国之军士收为己用吗还是早有叛逆之心,先从此而始”

这话把元善见吓得不轻,叹道,“竟有此事幸得大将军先已察之,孤竟浑然不觉。全凭大将军裁处。”想了想又道,“大将军不如找人替换高慎之职。”

当然,高澄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危言耸听。但选材之论确也如此,不过是趁此机会泄心头之忿也是有的。他心里自然也有分寸,以高慎的资历地位,一定不会被即刻罢职,先找个机会冷一冷再做决断。

“既然陛下以臣为吏部尚书,臣必然为陛下简拔忠良的才学之士以遗社稷。”高澄顿了顿,“陛下也不必为了高慎之流过于忧虑,亲贤臣远小人,疏而远之以至日后不用便是了。御史中尉之要职,臣必简拔力所能及者任之。只是高慎之流厚积年资,以此为据以任高官者甚多,于社稷之兴无助有时反以为患倒是大事。”

立于高澄身后的宦官林兴仁听得仔细,不由自主地抬头看着高澄的背影细思。谁知恰巧立于长兄高澄身后的太原公高洋不知何故忽然转过身来,一眼看到林兴仁。林兴仁触上高洋略有阴鸷的眸子,心头一寒,赶紧低下头躲闪。

“孤听说如今大将军都成了孟尝君了。”元善见故作玩笑地大笑道。

高澄也有意做作出一个微笑道,“陛下赞誉臣不敢当。陛下是听何人说的”

这次元善见反映奇快,立刻便笑道,“如此美谈早就传之千里,孤如何能不知还用等着人来专为此事回禀这次倒是大将军玩笑了。”

“无奈,无奈”高澄故作矜持地笑道,“陛下也深知从世祖太武帝崔氏选官起,以年格录用官吏,不惟以材。臣想着陛下要中兴社稷便不可再沿袭旧俗,唯有不拘一格知人善用才能为大魏兴隆之始。”高澄说的也是实话,选官的因素太多了,门阀、资貌、年格惟材以用,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元善见听得目瞪口呆。在他心里原不过是以为这位大将军是想以门客之众以示威势,而绝没想到他是想为国选材。元善见心里有一种说不明白的复杂感觉。如果不掩饰地说,他心里已经对这位大将军不能不敬服。可是他又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些原本应该是天子之职,却被这位大将军越俎代庖了。他可曾问过他的心思吗

“大将军思虑周详,孤就不必为此费心了,只是因此又要劳累大将军。”元善见看了一眼高洋,问道,“太原公现居何职”

“臣”高洋刚要回禀,忽然顿住了,只是俯身低头之际不好去看长兄。

“陛下,臣既已卸任了侍中之职,便请陛下将此官职封赠于太原公,另再加骠骑将军便可。”高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