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127章 :临贺王入府亲议婚(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7章 :临贺王入府亲议婚(四) (第2/3页)

让萧正德不好回答了。大丞相高欢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是拒不接纳之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态度。大将军高澄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显然也是对这事极不赞成的。萧正德知道高澄说话的份量,既便他再没脑子,也自诩是大梁的大皇子,一时且做不出来那种把皇室的金枝玉叶硬塞给大魏的事来。

“殿下的一番好意大魏必然领受,不会让临贺郡王在梁帝处失了面子。如今大魏和大梁一北一南能如此通好,多亏了殿下往来奔走。至于和亲的事,将来必定为公主择一佳婿,不使公主受委屈才好。”高澄说起来公事公论,他的话算是一锤定音了。

萧正德没听出来“往来奔走”之意,但高澄说不会让他在梁帝面前失了面子已经是直指他心中要害,他也无话可说了。而为溧阳公主的将来,既然大将军亲认了和亲的事,也做出了“择一佳婿”的承诺,这本身已经让萧正德心头笃定地认为答复满意了。

他忽而又想,也许这事真的是自己做错了。公主和大将军的事其实不管是在梁国,还是在魏国,都已经是明里不说、暗里传遍的事,还不如等到大将军正式继任之后让此事顺理成章地做实了更好些。毕竟大丞相年纪渐老,大将军继任也是早晚间事了。

脑子里一时转过了这么多念头,萧正德已经觉得满意,欣然告辞而去。

萧正德算是离开大将军府了,但是高欢和高澄父子二人却都没有一丝轻松之色。高欢自然是不会去送客,倒是高澄一改倨傲的性子,仍然笑容可掬地将临贺郡王萧正德送了出去。

过不了片刻独留在这个小院落里的高欢便听到了院门口轻微的脚步声稳稳地由远及近,接着门口有极轻的说话声,仆役唯诺之声连连,倒还略响亮些。接着便看到院门被推开,儿子高澄已经走进来。果然并没有仆役跟进来服侍。高澄反身关上门向立于廊前檐下的父亲高欢走来。

高欢已经极敏锐地洞察到了儿子眼底深藏的一丝淡淡的懊恼。虽然他看起来是那么淡定、镇静,但是他毕竟是他的父亲。知子莫若父,即便他隐藏得再深,他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来。

“大将军若是真想留下梁国公主,就是把她立为皇后也未尝不可。”高欢不知是真是假地道。

“儿子不想。”高澄却斩钉截铁地回复了父亲。

他的语气在一瞬间有点像是在赌气,又有点像是心头藏着无名火,不知道该从何处发。但也只说了这一句,高澄便闭了口。高欢倒不急不火等待般地看着儿子。高澄果然很快便神色缓和过来。

他抛开刚才的话题,一边想一边漫无目的地在院中树荫下踱了几步道,“入邺城以来,大丞相侍君格外谨慎守礼,令百官敬服。且施以仁政,减赋税、轻徭役,与民休息。”高澄一边说一边又不急不徐地慢步至父亲身前,停下来,看着父亲极平静地道,“如今幽、瀛、沧、青傍海四州以煮盐所得儿子心里已经大略算过,可全大人以此周赡军费之心。此外,诸州也都按大人所命在滨河、津梁处置仓积谷。一旦有所需,便可转漕供军旅以防饥馑。大人如此殚精竭虑,又如此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想必不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就急着要道千乘之国了吧”

“大将军不必替老夫算计,倒不如说是老夫替大将军奔走。”高欢淡淡道,看不出是喜是嗔。尽管他这时心里已经是喜之甚也,甚至是安慰之极。

高澄没说话,看着父亲,似乎一时没听明白父亲的话,又似乎是心里在想什么而表里不一。半天才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大将军是恐天子家事”高欢闲聊般道。

“天子家事既是国事。”高澄撇开这个话题又道,“儿子恐庙堂上不清静,若是内外勾结便要生大祸患。”

邺城多雨。

过了盛夏,渐渐入秋,几乎日日不是大雨就是小雨。虽然秋雨不比春雨珍贵,又是连绵之势,但是以邺为都的一半大魏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