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邙山对峙(一) (第2/3页)
句没听进去,忽然问道,“思敬,高澄若欲决战,兵将从何出?”
于谨略一思索,“河桥已复,当是他有意。若是无意,不必急着修复河桥。为防其近逼洛阳,主公不妨先布兵于邙山,令其无法向南而下。”
宇文泰心里定了定,慢慢也冷静下来。于谨的策略和他心里想的一致。
“将军。”于谨忽然听到门外有自己的心腹偏将的声音。
于谨刚才进来禀报消息的时候就把院子里的人都支开,令自己的心腹守门。这时心腹来见,想必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宇文泰听到这声音立刻警觉起来,盯着门口。
于谨这时倒不便出去了,于是请道,“主公,是臣的心腹,不知是不是有要紧军情才这时来扰,主公可允他进来回禀?”
宇文泰神色略缓和了一些道,“既是思敬的心腹,可令其进来禀明。”
于谨亲自去带那偏将进来。偏将倒没想到大丞相要亲自听他回禀,他反倒忐忑起来。
于谨带他进来,一句话没有私下问,直带到宇文泰面前方命道,“究竟何事,一一禀明丞相。”
偏将方跪直了身子道,“回禀丞相,斥候探得,东寇大军已至洛阳城北,占据邙山,排兵布阵,安营扎塞,与我相对峙……”偏将不敢抬头,声音也有些拘紧而不敢高声,甚至是有些紧张的,带着细微的颤抖。
没想到这消息来得这么巧。于谨刚才没和偏将说话,这时也是才听到这消息。刚和宇文泰议过驻兵邙山,没想到高澄更快一步就先占了邙山,冥冥中仿佛有天意。
于谨心都沉下去了,总觉不祥。他似无意般看了一眼宇文泰。宇文泰没说话,面色冰冷得可怕。
偏将跪了半天,觉得空气紧张得都要不流动,他几乎要窒息。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丞相的声音。
“高澄小儿来得正好,正是自投罗网。李文彬将军率援军已出函谷,不日便到洛阳,我正欲与小儿决战,他岂不是自送死耶?”宇文泰的声音里满是笑意。
听说李虎的援军已出了函谷关,那偏将军猛然抬头看宇文泰,满面惊喜的样子。又听说丞相早就想和东寇决战,看来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偏将也一颗心落了地,顿时精神百倍地回道,“愿听丞相调遣,与东贼誓死决战。”
宇文泰又含笑安抚了几句,显得格外有耐心,然后才命那偏将下去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留意到翻倒的几案和洒落了一地的书简。
等偏将一出去,屋子里顿时静得有些可怕。
于谨心里也纠结起来了。其实他心里倒是颇想进言退兵。河南已无力相图,又失了潼关,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正宜回兵。两魏之间虽早晚必决一生死,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意气用事。但是这话于谨怎么敢和宇文泰说?
“思敬……”宇文泰从胡床上站起身来,“事情宜早不宜迟,李文彬一时未至,高澄小儿已抢占先机,若是再等下去结果难料。不如趁其立足未稳时而奇袭之,必可一击而中。不管胜败如何,等文彬来时可再击之,令其应接不暇,高澄必败。”
宇文泰做了决定是不容置疑的。
应该说宇文泰是个很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做出决断的人。先前的小关、沙苑、河桥,每次都是千难万险中宇文泰果断相决,并且决策正确而挽救西魏于危难之中。
宇文泰每次决断前都会问计于臣属。然而他问时已是胸中有成策,或许只是想听听别人与他意见相从者和不从者有什么真实想法,而他自己并不会从命于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决策犹豫过。
但这一次,于谨的感觉很不好,说不上来哪儿不对,又觉得确有不对。
“丞相不必急于一时,高澄近在眼前,不如筹备周全再击之。”于谨是不太相信什么趁其立足未稳。高澄是有备而来的,目标明确,怎么会有什么立足未稳?
“我岂只为了高澄?元贵尚在其手中,我心忧如焚,焉能不救?”宇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