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小关成败(二) (第2/3页)
是不能此次踏平长安,活捉宇文泰和元宝炬,那真是枉费此行。
高澄已经满身是血,杀人无数而无人能抵挡,西魏军士卒对这个东魏的大将军已觉胆寒。
混战之中搅起了更大的波澜。斜刺里冲入的西魏援军一时改变了战势,西魏军要反过来了!
而偏在这个时候,侯景的心思也变了。
按照独孤信的意图,目标是慕容绍宗。
可是事情与想象的大不相同。等集结整装奔赴潼关才知道,小关处远比想象的严重。李虎人马损失惨重,几近殆尽。如果过而不救,就算潼关夺下来,也再无援军,后面的形势就很难说了。
如果不救,丞相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于谨、赵贵、李虎、督将李穆等人,不是被生擒就是战死,必定无一人能留存。
不管元钦愿意不愿意,独孤信不能冒这么大的险。
侯景见战势已变,独孤信带的人虽不及他的人马多,但却是西魏的精锐之师。他突然担心,如果宇文泰反败为胜,那会怎么样?
于是乎,刚才还几乎一败涂地的西魏军又渐渐占了上锋。
高澄大急。
刘桃枝看出中间的微妙之处,气得大骂侯景。
陈元康追到高澄近前,一边应战对敌,一边大声向高澄道,“大将军,独孤信锋芒正露,不如先退守,待时机与慕容行台相呼应时再战。”
陈元康说得确实没错,这时候再硬拼下去不一定会有好结果。独孤信正是锋芒正盛的时候,避开他,再择时机才能最好地掌握主动。
“何处可退?”高澄一剑刺穿了一个西魏将军的胸膛问道。
侯景在关键时刻撤力,高澄恨不得此时连侯景一起杀了。
“慕宗绍宗这个混蛋,潼关近在咫尺,竟然如此无动于衷,如此昏聩糊涂,吾错用此人矣!”高澄大骂道。
高澄也明白,陈元康说暂退是有道理的,可是退到何处去?
侯景并没有亲上战阵。他在一小丘陵上居高临下观战,状若指挥若定的大将军。丘陵地势高出一些,侯景能清楚地看到战势的变化。在独孤信来之前,西魏军几乎就要一败涂地了。那时候他也参与其中,期待着等这一仗打完的时候,自己就成了亲冒弓矢、亲手平定西寇的大功之臣。
而等独孤信率西魏援军冲破一角的时候,一霎时简直气势如虹,把不知所措的东魏军冲击得四散奔逃。侯景是在这个时候慢慢退出的。独孤信之擅战他心里清楚。况且他刚与李虎大战,再来一独孤信如何能经受得住?
天色昏暗,西北风大起,丘陵在高处,更让人觉得寒风刺骨。两魏军士卒这时都是疲惫、饥饿不堪,连站在丘陵上的侯景也一样饥寒交加。
“郎主!郎主!”髡发的奴子大叫着冲上丘陵。
家奴向来爱大惊小怪。侯景平时倒也宽纵,不放在心上。这时心里又烦又乱,不禁呵斥道,“奴才!如此惊慌,何事?”
心腹三步两步奔上丘陵,凑近侯景身边,带着兴奋,“郎主,大都督来了!”
侯景猛然一惊,满面不明之色,疑惑地问道,“哪个大都督?”
这下家奴不明白了,不解地道,“西南道大都督高岳,带兵来援。”
“高岳?!”侯景脱口喝道。
高岳怎么来了?从阳州到小关,不期而至。他假传大将军之令给高岳,高岳必定是气忿不已,必不以为是真。其实高澄确实没传令给高岳,但没想到高岳居然真来了,而且还是在这个关键时候。
高岳虽不及独孤信,但也毫无疑问会给东魏军注入强大力量。看来战局又要起变化了。侯景没再问高岳的事,倒是向丘陵下面走去。那家奴虽不知道郎主心里什么意思,但也跟了上来。
然而真正给西魏军造成巨大冲击的并不是高岳。
当慕容绍宗终于出潼关到小关的时候,这支精锐冲杀而来,就像是一把锋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net)